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控制三公支出不要简单比价

2013年12月02日 14:34 来源:人民法院报 参与互动(0)

  如何防止“晒三公”沦为数字游戏,公共监督亟待从数字偏好中跳脱出来,以监督理性倒闭制度转身,既要看数字,更要看数字的虚实,以及数字背后的“坐标系”。

  近日,云南省招标采购局在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上公布的《云南省招标采购局2012年财政拨款“三公”经费决算情况说明》中称,2012年云南省招标采购局因公出国(境)经费决算支出为0万元;公务接待费决算支出0.27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决算支出0万元。说明是:云南省招标采购局原有车辆编制9辆,实有车辆0辆,未发生公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三项近乎“零支出”的情况说明,不只是惊呆了“小伙伴”。

  从纳税人角度来说,三公支出自然越少越好,但究竟“少”到什么地步,恐怕还是要有个稳定的“谱”。公务员不是神仙,开门七件事,总要有成本。2012年10月1日起实施的《机关事务管理条例》规定,县级以上政府定期公开“三公经费”是法定义务。事实上,这两年来,公众于每年7月下旬“围观”中央部门“晒三公”,已经成了公共生活中的例牌。只是,回头看看,这些年的“围观”,恐怕也只是“外行看热闹”而已。以2013年各省“三公经费”预算数据为例:同样是少数民族自治区,广西要花9.5亿元,新疆要花4.3亿元,外界很难比较谁的计划花费更合理;即使同样一项公务接待预算,同样是直辖市、特大城市,上海预算近3.3亿元,北京只有不到1亿元,也很难进行比较。甚至有媒体记者对各省卫生、商务和公安3个省级部门“三公经费”的对比中,不同省份某项“三公经费”开支相差几十倍乃至百倍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譬如2013年湖南省公安厅的公务接待费用预算超过1500万元,而吉林省公安厅则是25万元;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公务接待费预算700多万元,而河北省卫生厅只有5万元。

  至此,两个共识越发清晰:一是三公支出不是越少越好,公共监督不是简单的比价游戏;二是三公账单完全可以做得“越来越靓”,若没有全面而真实的统计监督,“零决算”完全可以成为账面上的常态。去年年初,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在《中国经济周刊》上曾有一个说法:“三公经费并非越少越好,更加合理化,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彼时,此话招来骂声一片。及至今日观之,显然是逆耳忠言。说三公支出账单并非“越靓越好”,这当然不是为巨大而难以估量的三公支出张目;恰恰相反,这越发显现出规范、厘清三公支出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归根究底,眼下的三公“晒账单”,显然还仅仅停留在“晒数字”的粗放阶段。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连续5年关注我国省级财政透明度状况,课题组多次呼吁——政府预算不仅要“看得见、看得懂”,更重要的是要“可监督、可问责”,这才是完整的公共预算概念。眼下而言,我们才仅仅走出(还不是“走完”)了第一步:给出一些数字。但这些数字是真是假、含水量如何,都可能带有制度化的疑问。至于数字之后,如何将它们放在监督的理性坐标上考量,更毫无头绪、难找抓手。

  从“三个3000亿”的社会议题到“预算公开透明”的政策论题,约束三公、规范权力,已经是不争的趋势。如何防止“晒三公”沦为数字游戏,公共监督亟待从数字偏好中跳脱出来,以监督理性倒闭制度转身,既要看数字,更要看数字的虚实,以及数字背后的“坐标系”——这是尊重公众知情权的必须,也是预算公开向纵深发展的潮流。

【编辑:王硕】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