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珠海推出案件办理信息公开平台 不满意可给"差评"

2013年12月30日 10:33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珠海公安元旦推出案件办理信息公开平台

  家中被偷了,市民报案后,却无法得知窃贼被抓了没?明年元旦起,在珠海报案,不仅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和上网了解办案实时进展,还可以在网上对民警办案给出评价,如果你不满意,可以直接给“差评”。

  短信及时通报办案进展

  昨日,珠海市公安局对外发布,该市将在全省首创公安机关案件办理信息公开平台,明年元旦向社会推出。报案人、受害人和被刑拘、逮捕的嫌疑人家属可通过手机短信通报、网上查询了解办案实时进展,无论刑事案件还是行政案件均及时通过该平台向相关人员公开。

  据介绍,公安机关在案件受理、立案、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包括刑事拘留、逮捕、监视居住、取保候审)、移送起诉、结案等工作环节中,平台将自动向与案件有关的报案人、被害人和被刑拘、逮捕的嫌疑人家属发送短信,告知其案件进展情况。在行政案件办理信息公开平台中,公安机关受理案件、决定对违法嫌疑人作出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的,平台将自动向与案件有关的报案人、被害人和被刑拘、逮捕的嫌疑人家属发送短信,告知其案件进展情况。不过,公安部门表示,办案细节、过程等事关办案机密是不会在平台上公开的。

  珠海市公安局副局长刘治民介绍,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在刑事案件办理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拘留、逮捕、监视居住、取保候审等强制措施是不需要告知案件的报案人和被害人的,案件的受理、立案、移送起诉以及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监视居住、取保候审等非羁押性强制措施等信息也不需要告知犯罪嫌疑人的家属。而从明年元旦起,案件的相关人员基本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和上网及时了解这些情况。

  市民满意度影响民警考核

  不满意,就给差评,这不再是网购客户的权利。如果报案人、被害人以及嫌疑人家属对民警办案不满意,他们同样可以通过该平台给出个“差评”。他们不仅可在珠海公安机关指定的网页上凭公安机关告知的口令登录,查询案件办理信息,还可对公安办案工作予以评价。

  据介绍,评价分为满意和不满意两项,若不满意需要写明理由、直接网上给出意见。刘治民副局长表示,市民对办案评价的满意度将直接影响办案民警的执法质量考核测评。

  珠海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层民警坦言,该平台充分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也倒逼公安机关和民警依法行使职权、履行职责,“今后办案的压力更大了,小心获差评”。

  焦点问答

  会泄露犯罪嫌疑人隐私吗?

  通过互联网公开案件办理和人员处理信息,满足了案件特定人员知情权,但是会不会侵犯犯罪嫌疑人的隐私权?

  对此,刘治民介绍,只有案件特定相对人才能登录案件办理信息公开平台,而登录时需要凭警情或者案件编号、登录人的身份证号码(违法犯罪嫌疑人家属凭违法犯罪嫌疑人身份证号码)以及一个随机产生的认证码才能登录平台查询案件办理和人员处理的信息。

  只要案件报案人、被害人和违法犯罪嫌疑人家属没有将公安机关送达给其的“告知通知书”上的有关信息透露给他人,其他人员是无法登录平台查询案件办理和人员处理信息的。

  给差评会被报复吗?

  有市民担心,如果给办案民警“差评”,会不会被报复?

  公安部门表示,珠海市公安局制定了严格的规定,并将组织人员对有关工作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对不按照规定送达“告知通知书”的责任人员,公安机关将严肃处理。如果出现市民担心的报复行为,只要投诉,一旦查实,更会严处,相信没有哪个民警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城市连线

  东莞试点半年

  收到5宗投诉

  东莞今年5月推出“案件反馈查询平台”试点,其目的是督促警方如实立案,同时方便报案人及时了解案件进展,并对民警办案情况作出评价。

  东莞市公安局表示,“立案反馈查询平台”是东莞以科技信息化手段提升如实立案工作水平的重要措施,要求各分局和派出所办事大厅各装1台。全市共计划装146台,目前正在落实中。

  市公安局一名相关负责人说,对于这一举措,市民和新闻媒体都很赞赏,既便民利民又推进执法公开。目前全市共收到投诉5宗,经核查,均不属于不按要求如实立案的投诉。 (记者代希奎)

  两地异同

  东莞:

  东莞试点推出的“案件反馈查询平台”,报案人须通过查询终端查询案件办理进度,并可对案件办理给出评价。

  珠海:

  珠海将推出的“案件办理信息公开平台”,案件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公安机关主动发送的手机短信或随时登录互联网了解相关情况,并可给出评价和建议。(记者陈治家 通讯员曾书琼)

【编辑:王安宁】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