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齐齐哈尔杀医案细节:嫌犯从袖中甩出铁棍猛打(2)

2014年02月19日 14:01 来源:生活报 参与互动(0)

  患者同事还原孙医生  他总笑呵呵的

  对病人从来不烦

  在追悼会现场外,许多患者自发赶来送孙东涛医生。记者走近他们和孙东涛的同事,听他们讲述了自己眼中的孙医生。

  60岁的患者赵丽芬:“他爱笑,没见跟谁红过脸”

  北钢医院依钢厂而建,近六十年的历史中成为钢厂职工就医的首选医院。60岁的赵丽芬是钢厂职工家属,她的孙女就是在这个医院出生的,而她与许多医生也都在看病过程中结识,孙东涛就是其中一位。

  “我有过敏性鼻炎,第一次来看病时,他还是个学生模样,一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他接了退休老主任的班,一到春秋就会给我开些抗过敏的药。几天前,还给我女儿看过嗓子,做了雾化。”赵女士难掩悲痛,哭着说:“那孩子下手咋这么狠呢,有什么深仇大恨啊,至于把人往死里打呀!我印象里孙大夫很爱笑,总是笑呵呵的。这么多年来,没见他跟谁红过脸!”

  患者王女士:“他开的药,我抹两天就好了”

  在孙东涛遇害的24小时后,记者来到了位于北钢医院二楼的耳鼻喉科诊室,幽暗的室内仍可清晰看到地面上大片呈迸溅状的血迹。

  事发后的1个小时,消息几乎传遍了医院周边的居民区。3年前,王女士在自家不小心撞到了门框上,鼻子鲜血直流,就医时就是孙东涛给止的血,“我至今都没忘,他给我用纱布包扎,我还不小心弄到了他的袖口上,挺不好意思的,他笑呵呵地说没事。止住血后,他给我开了一罐几块钱的药膏,回家抹两天就好了。虽然我跟他就接触了这么一次,但感受到他对患者很耐心。”

  同事王医生:“他对病人很细致,从没说过烦”

  说起这位和自己一起供职了十多年的老同事,孙东涛的同事王医生难抑泪水,“他对病人既耐心又细致。”王医生说。与绝大多数医护人员的态度一样,对待记者,王医生不愿多谈。不过在采访中,多位医护人员向记者表达了孙东涛对于老年患者的尊重与细致,“他的科室门上就印着‘60岁以上老年人优先’的字样,对待老年患者,他也从没说过烦。”

  家人还原孙东涛

  他孝顺顾家

  喜欢滑雪爱打羽毛球

  18日晚,省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分会主任委员、哈医大一院耳鼻咽喉颈外科主任李慧军教授,省医学会耳鼻咽喉颈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哈医大二院耳鼻咽喉颈外科主任刘鸣教授等一行人来到了孙东涛的家中,看望了他的家人。记者随行进行了采访,从其家人口中还原了他们心中的孙东涛。

  从北京赶回来的妹妹:“我妈当了一辈子护士,没想到白发人送黑发人”

  43岁的孙东梅是孙东涛的妹妹,她告诉记者,她从北京赶回来,内心十分悲痛,“我和哥哥全靠妈妈含辛茹苦拉扯大。我妈当了一辈子护士,年逾七旬,现已卧病在床多年,我哥很顾家,一直精心照料我妈,这份孝心连他的许多同事都知道。今天早晨,我一点点地将哥哥的死讯告诉了我妈,但具体细节没说,没想到她白发人送黑发人啊!我们没有任何要求,只希望能还我哥哥一个公道,也还这个神圣的职业一个公道,严惩凶手。”孙东梅说。

  同是医务工作者的妻子:“他是个十分勤奋的人,特别爱和我讨论疑难病例”

  孙东涛的妻子于虹心脏不好,得知噩耗至今,全靠速效救心丸支撑。

  于虹在富拉尔基区人民医院化验室工作,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他们的儿子今年参加高考。“当天早晨我们去上班的时候还好好的,没想到那竟是最后一面。”面对李慧君、刘鸣等省内知名耳鼻喉科专家,以及孙东涛的恩师,于虹泪流满面,并婉言谢绝了医师学会等组织的捐款,“我不能给大家添麻烦,我也是一个医生,知道大家的钱都是用汗水换来的,我只希望社会能还东涛一个公道”。

  据孙东涛的家人介绍,于虹比孙东涛小1岁,夫妻二人十分恩爱,他们有共同的爱好,滑雪、游泳、打羽毛球,“东涛是一个十分勤奋的人,每次做手术之前,都要回家翻看诊断和相关病例,遇到难题就翻阅书籍请教老师,而且特别爱和我讨论疑难病例。”

  为啥又是耳鼻喉科?

  近年来,我国多地发生患者伤害医务人员事件。据悉,此次发生在齐齐哈尔市北钢医院的杀医案,是继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杀医案之后,又一起发生在耳鼻喉科的凶案,引起公众广泛关注。耳鼻喉科缘何成为伤医案的“高危科室”?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了部分耳鼻喉科临床一线医生。

  哈医大四院耳鼻喉科主任徐平:

  鼻部很敏感!易引起患者情绪变化

  徐平主任指出,首先是鼻部的敏感性。与其他部位相比,人的面部神经敏感而发达,稍有不适影响显著,对日常生活构成困扰的同时容易引起患者情绪变化;其二是患者以青壮年男性居多,20-30岁男性患者群体更易冲动,客观上增添了危险因素;其三是在实践中,许多患者手术后鼻腔状况良好,通过仪器进行第三方检测也认定没有问题,但患者仍然表示“鼻子不通气”,这也为医学的发展提出了新课题。

  哈医大一院耳鼻喉科主任李慧军:

  “小病”治不好!医患间易产生隔阂

  “在国外,耳鼻喉科的重要性可以排在所有科室中的前三名。”哈医大一院耳鼻喉科主任李慧军认为,在我国,一些医院将耳鼻喉科作为小科室管理。无论是医院管理层还是医务人员,甚至是患者,会出现“耳鼻喉疾病远远不如心脏疾病严重”的认识误区。这种情况一方面会导致医院在医生人才培养方面难以形成良好的梯队建设;另一方面,患者一旦诊疗情况并不如预期,心理会产生落差,认为这种“小病”也会出问题,医患间容易产生隔阂。

  哈医大二院耳鼻喉科主任刘鸣:

  先上网“对号入座”!患者带着“诊断”就医

  哈医大二院耳鼻喉科主任刘鸣认为,一些病症目前在医学界仍在研究,尚无定论。然而部分患者不当甚至错误使用网络医疗信息,在没有进行复诊的情况下,直接将自己的身体情况对照网络医疗信息显示的病症特点“对号入座”,无疑给临床医生诊疗带来难度。“三甲医院的耳鼻喉科一线医生平均每人每天接诊患者80名左右,诊疗时间非常紧张。这种情况下还要纠正患者的认识误区,即使说得口干舌燥,有些患者还不完全相信。”(记者 霍营)

【编辑:李欢】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