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国企反腐如何从治标走向治本

2014年04月28日 14:23 来源:杭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十八大后的反腐攻坚,国企特别是央企成为“主战场”。2014年以来,已有十余位国企高管“接受组织调查”或“被立案侦查”,从能源领域到通信航空业,多名国企央企高管落马。

  涉案国企高管纷纷落马被查,很容易给人以“腐败重灾区”的观感。此前也曾被视为腐败重灾区的职位,还包括比如交通厅长等。这些频频曝出贪腐大案的领域,往往有这样的特点:权力高度集中,利益足够大,由于监督制约机制缺位而使得钱权勾结变得异常容易,且当既得利益逐渐抱团之后,查处难度越来越大。

  为什么贪腐现象愈演愈烈,却较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激活成建制的反腐制度设计?当下国企高管被查处,往往源自外在的偶然性举报,或者,查处国企高管成为查处其上面保护伞的突破口。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落马后,就有舆论追问:同级纪检监察机构“去哪儿了”?这个问题同样适用于一些党政干部贪腐案。

  目前的反腐制度设计,以自上而下的监督与约束为主,纪检机关在监督同级别(甚至略低级别)官员时的力度,往往受限于自身地位的制约而难以展开。具体到诸多国企高管的贪腐问题,也还要看到,多数国企虽然设立了现代企业的管理监督机制,同时还作为上市公司接受市场、股东和证监会的约束,依然无法有效预防大范围的贪腐。

  究其原因或在于,这些国企一边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框架搭建,另一边却是行政化干部管理制度的内理性影响。只要国企高管的仕途命运依然听命于行政权力,其行为与思想所受到的影响,以及企业运行的逻辑,就无法不回到政企不分的硕大语境中。国企,尤其是一些垄断性企业,其滋生腐败的根由就在于权力的高度集中和行政权力对国企资本的根本性控制。而在一个充分竞争、规则公平的市场,企业并不需要借助行政权力来获得竞争优势。

  这是国企反腐从治标走向治本必须消除的制度弊端。王岐山说,目前的反腐依然坚持标本兼治,但当前要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坦然承认目前的反腐效果依然只是治标,殊为难得,而事实上如何把这个过去颇不屑的“治标”目标做到位,依然需要极大的魄力,排除极大的障碍。就此而论,反腐由治标走向治本,又何止涉及国企一隅?(萧锐)

【编辑:刘彦领】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