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云南水上公安边防“战地联勤”助湄公河巡逻执法

2014年05月29日 09:00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参加巡逻执法民警在船舱内做饭。 赵家碧摄

▼水上公安边防支队官兵在保养船艇。杜春贤摄

  5月20日8时30分,由中国、老挝、泰国3国127名执法人员和中国3艘执法船组成的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编队,从中国关累港顺利启航。这是云南公安边防总队水上支队第22次出航,执行联合巡逻执法任务。

  初夏的湄公河,53903艇甲板上的温度已达38摄氏度。公安边防官兵身着几十斤重的防弹衣和头戴钢盔,一天下来,黑色执勤服衣领上都有一圈白白的盐渍。“厨房里的温度至少有45摄氏度以上,炊事员做完饭出来,衣服湿得可以拧出水。”水上支队支队长三郎·旺尔甲说。

  不足5平方米的厨房内,轰隆的机器声、刺耳的马达响,顿时让人心慌不已。满头大汗、满脸通红的“大厨”马世堂熟练地切着肉,菜板旁摆着已经洗净切好的蔬菜。他麻利地用衣袖抹着额头上的汗,已经习惯在这种环境中做饭炒菜。厨房里,生食、熟食分类陈放,炊具、调料摆放整齐。在冰箱的另一侧,一个柴油灶架着2口直径约1米的大锅。马世堂介绍,这2口锅同时支起来,可以做40人的菜。一顿饭,4菜1汤,2个炊事兵需要花3个小时完成。

  “用兵制胜,以粮为先;粮饷之道,胜败攸关。优质、高效的‘战地联勤’是部队战斗力生成的关键!”旺尔甲感慨道。

  湄公河“10·5”惨案发生后,云南公安边防总队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集全警之智、举全警之力,仅用50天时间,先后完成了机构组建、官兵集结、船艇改装、营房建设和物资采购等各项工作。2011年12月10日11时,中老缅泰4国联合巡逻执法编队从中国关累港正式启航。

  早在部队组建之初,水上公安边防支队党委认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项后勤保障工作,涉及境内、境外、陆地和水(船)上保障,保障地点、对象既有国内也有国外,形势任务不断变化,加之湄公河流域情况异常复杂,毫无经验可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部队入驻后,后勤保障工作既涉及部队长远建设规划,又涉及官兵衣食住行和遂行各项任务所必须的武器、交通、通信等装备,以及油料、卫勤等保障;既要抓装备、选址征地、营房(码头)等基础设施硬件建设,还要抓经费申请、机制建立、人才培养等软件建设,方方面面都得全盘考虑和全力解决,时间紧、范围广、任务重。为确保中心任务圆满完成,该支队在日常保障和全面建设总体规划建设中,紧跟形势任务和建设需要,在科学经费投向投量、合理配备装备物资、大力培养专业人才、科学规划基础设施等方面下功夫,防止重复建设和短、平、快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在解决橄榄坝集训队、勤务大队和4国联合指挥部、支队机关临时用房难等燃眉之急,该支队常委靠前指挥、全体官兵起早贪黑,在短短的20多天的时间内展开新建和改造工程,确保了多个时间节点部队需求的保障。根据部队训练任务和建设需要,该支队在公安部边防管理局和总队两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及兄弟部队强有力的支援下,及时调配各类装备、防护装具、训练器材、执法仪器和军需医疗等一大批急需物资,基本满足了首次联合巡逻执法任务的需要。

  在湄公河畔,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公安边防官兵没有丝毫怨言,他们利用执勤、操课之余,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栽种各种树木、花卉70棵,铺种草坪200平方米,建起了一个四季常青、花香满园的“河畔花园”;他们勤劳动、搞生产,硬是在一片荒地中垦出了1.3亩小菜园,种植当季蔬菜12种,栽种热带果苗100棵,放养禽类50多只,官兵们戏称这是一个“开心菜园”。

【编辑:王硕】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