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一铝厂伪造职工档案:伪造档案事件应严查保护伞

2014年06月12日 09:11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0)

  破产的抚顺铝厂和被下岗的厂办集体职工,两者间的矛盾纠葛已持续14年。职工们认为厂方曾串通他们,伪造5427份职工档案,套取财政5个亿补助,但5427名职工最终只能按照全民合同制职工标准的40%拿到安置费,以他们的假档案套取的财政补助资金去向成谜。他们这些参加造假的人开始四处举报。当地国资委干部承认,“造假是手段,目的是要钱”。官员表示,所有申请下来的钱都用到了老百姓身上,“他们四处反映问题是为了谋取个人利益。” (6月11日《新京报》)

  伪造5427份职工档案,套取财政5个亿补助,造假档案之多,套取资金之巨,两者都相当惊人。如果不是相关造假职工觉得被欺骗,将事情抖露出来,恐怕我们至今也无从知晓。最为荒唐的是相关领导的逻辑——“造假是手段,目的是要钱”,如此赤裸地说出目的,与强盗没有本质区别。

  职工们因为听从领导诱惑而参与造假,这显然也是不对的。但相关领导的“造假”尤其可恶,若不追究刑事责任,难免有效尤者。现在有两个问题需要查清:

  其一,如此大规模、大金额的档案造假,为何能够成功?难道造假水平真的做到了天衣无缝?如果说仅伪造几份职工档案没有被发现,我们还可以接受,可造假的档案达5000多份,而且涉及的资金达5个亿,怎么会发现不了呢?按我们朴素的想法,对于这种补助的审核应该是相当严格的,可事实上骗钱者却如入无人之境,不难想象,如果背后没有“惊人的秘密”,是完全不可能成功的。那么请问,凭伪造职工档案骗取5亿元资金,是谁充当了“保护伞”?难道监管部门都是“睁眼瞎”吗?据了解,欺骗的程序是这样的:首先要重新制作一份“职工入厂信息表”,将所有厂办职工改为“一线混岗工”;再制作一份假合同,显示已由混岗工转为合同工。显然,这样的程序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只要稍微深入了解一下,就能发现造假的真相。为何当时发现不了?

  其二,领导和职工的说法相差太远,那究竟谁在说谎?抚顺市国资委副主任李华忠对记者表示,所有申请下来的钱都用到了老百姓身上。可职工却没有这种感受。因为按政策规定,合同工每年应获安置费1708元,可厂里只发每年705元,“剩余的钱被克扣了”。这些钱究竟有没有全部用到老百姓身上,如果没有,又花在了哪儿?这需要用公开账目来说话。

  伪造数千职工档案套取5亿元补助,显然是诈骗,绝不能就这么轻易放过。现在由职工举报自曝,上级部门应该积极介入调查,不仅要让相关造假者受到法律的惩罚,更要揪出背后的硕鼠和“保护伞”,纳税人的钱不能就这样被骗了。(王军荣)

【编辑:刘艳】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