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遏制替考乱象应加快考试立法

2014年06月20日 13:39 来源:杭州日报 参与互动(0)

  19日下午,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杞县等地高考替考舞弊事件最新调查进展:截至18日晚,杞县、通许县已经调查控制了23人,其中包括17名教师,已有9人供述承认涉案。另据此前通报,该省已查实违规违纪考生165人,其中替考127人。

  高考替考时有所闻,但看到相关消息,仍然让人触目惊心。高考是一个系统性运作机制,涉及诸多监督环节,一个人能够成功进入考场为他人替考,肯定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决定了,替考不可能是“屌丝的游戏”,而且必然是一个系统性腐败现象。一旦揪出替考者,其背后往往有相应“金主”(家长)、组织者、监考人员甚至是掌握相关权力的官员在为其撑腰。

  遏制高考替考现象,就必须打破上述利益共同体,使其无法勾结成为一条黑色利益链。一种办法是降低高考的重要性。如果高考分数只是大学招生的一项指标,而不是“一考定终身”,试图在考试中做手脚的人,相应就会减少。不过从现状看,短期内显然无法实现这点。另一种办法是借助技术手段,把好考试验证关口。但也可看到,有地方虽采取指纹验证,却因内部失守,高科技设备最终沦为虚设。

  可见,当前要遏制替考现象,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提高违法成本,让相关人员不敢以身试法。

  对替考等考试违规行为,目前存在“无法可依”、处罚过轻等弊端。按照相关办法,找人替考者,考生面临处罚是取消本次考试所有科目成绩,最高停考3年;替考者如是在校大学生,给予开除学籍处分。至于对中介人员、监考人员或充当替考者“保护伞”的官员,要么没有明文规定,要么是参照相关法规或党纪进行处理。这不仅让相关人员心怀侥幸,也没有充分发挥法律的震慑作用。

  因此,有必要尽快制定出台考试法,统一规范相关惩罚办法,采取“作弊入刑”等方式来提高考试违法的成本。试想,若是有法律规定,找人替考将永久取消高考权利,考生及其家长恐怕再也不敢视替考如儿戏。如果替考者将被开除学籍,被处以若干年有期徒刑,想必他不会再为赚钱而冒那么大风险。还有,一旦监考人员、官员涉及参与考试违法行为,不仅将被开除公职,还可能面临牢狱之灾,这些人还敢铤而走险吗?这表明,只要形成足够震慑力,相关人员自然难以“拧成一股绳”。

  这次事件中,有涉案人士称,自己做替考业务三年,“一点事都没有”。可以说,正是考试法规、制度的缺失,给了相关参与人员破坏考试规则、牟取不当利益的底气。因此,遏制高考替考现象,必须加快考试立法,从提高考试违法成本入手。(顾昀)

【编辑:刘艳】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