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女儿不愿继母继承遗产 打官司要撤销亡父再婚登记

2014年06月23日 11:39 来源:长江日报 参与互动(0)

漫画 职文胜

  生父去世后留下一套房产,两个女儿与继母因房产继承发生纠纷。为否认继母的遗产继承权,姐妹俩以父亲与继母结婚登记中,继母名字有别为由,打起行政官司,要求撤销父亲结婚登记。市中级法院昨日驳回两个女儿的起诉。

  张梅、张兰是姐妹俩,均为“80后”,系张竹与原配李菊所生。在姐妹俩11岁、10岁时,李菊与张竹诉讼离婚,姐妹俩判由父亲张竹抚养。次年张竹与孙菊再婚。此后,张梅随生母李菊共同生活,张兰随生父张竹与继母孙菊共同生活4年后,亦随生母生活。

  2013年9月,张竹因病去世,留下生前居住的30余平方米房屋一套,未留遗嘱。姐妹俩认为,该房作为父亲的遗产,依法应由其子女继承;继母孙菊与父亲仅是同居关系,无权继承。孙菊则认为,自己作为张竹的合法妻子,与之共同生活近20年,张竹病逝前一直陪护左右,尽到了做妻子的责任和义务,依法应当享有继承权。

  2013年,姐妹俩向父亲再婚登记地档案馆查询发现,张竹于1993年8月在民政部门办理了结婚登记,但登记材料中,结婚登记申请书女方申请人的名字并非孙菊的“菊”,而是与“菊”同音的其他字,且结婚登记申请中领证人一栏也没有孙菊和张竹的签名。姐妹俩据此认为民政部门为其父和第三人孙菊作出的结婚登记行为证据不足,审查不严,将民政部门告上法庭,要求撤销其父亲的结婚登记。

  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孙菊与张竹于1993年办理了结婚登记,姐妹俩于2013年诉请法院撤销该结婚登记行为,已经超过了起诉该行为5年的最长起诉期限,裁定驳回起诉。

  姐妹俩不服,上诉至武汉中级法院。二审法院审理认为,结婚登记行为是依附于人身权的具体行政行为,应充分尊重婚姻登记双方的真实意愿,保护其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其他人员对他人结婚登记行为的起诉应受限制。本案中,尽管张竹已病逝,女儿对其父的结婚登记行为具有原告主体资格,但起诉应在法定的起诉期限内提出,原审法院以公民起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期限最长不超过5年为由驳回起诉于法有据,遂作出了维持裁定。

  (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

  法官说法>>>

  公民起诉具体行政行为 期限最长5年

  婚姻登记行为具有较强的人身依附性,通常婚姻登记当事人才具有原告主体资格,婚姻登记当事人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法院在判决时亦会考虑保障家庭关系的稳定和遵从当事人自愿原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对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20年、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5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本案中,尽管姐妹俩在诉前才知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但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可受司法审查最长期限5年是从该行为作出之日起算。被诉结婚登记行为距原告起诉已长达近20年,显然超过了上述法定最长起诉期限,对该具体行政行为法院应不予受理。(记者李亦中)

【编辑:吴涛】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