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堵住高尔夫球场扩张的口子

2014年06月27日 08:57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日前,贵州独山县原本葱葱郁郁的紫林山国家森林公园内2万余亩山林被破坏,目前已被违规建成高尔夫球场和别墅。(6月24日《北京青年报》)

  独山县违规建高尔夫球场并非孤例,2004年国务院就曾经发布了《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明令要求一律不得批准建设新的高尔夫球项目,其后又先后下达了近10个针对高尔夫球场建设的禁令。但一纸禁令禁不住国内高尔夫球场拔地而起的步伐,往后不到十年时间内,全国的高尔夫球场从170多个激增到600多个,但据国土资源部通报显示,全国那么多高尔夫球场,经过正式审批的仅10家。

  看上去绿草如茵的高尔夫球场之所以被禁止兴建,一方面是由于非法占用国家土地资源,另一方面是因为它对环境的破坏极其致命,除了大面积的毁林、毁田外,每日消耗的地下水量也非常惊人,北京市内60多个高尔夫球场一年要消耗4000万吨地下水,相当于100万人的一年生活用水。部分城市的高尔夫球场更偷采深层水以灌溉草坪,这些深层水如果要恢复,却要以万年来做单位。

  可见,数量如此多,占地面积巨大的违法“巨无霸”对环境、对土地资源的危害都是难以弥补的,也与国家一再强调的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制止土地使用浪费的政策相违背。

  既然国务院三令五申禁止兴建,缘何仍有那么多“毁林不倦”的球场在大张旗鼓地动工?到底谁在违反禁令、违法审批?顶风作案的背后是巨大的利益链,一些“聪明”的地方政府深谙,把这些国有土地出卖给开发商,高尔夫球场所带来的配套产业,势必能推动当地的消费,带来盆满钵满的收入。一些地方政府的认“财”唯亲,在中央亮红灯的地方,一路绿灯,地方国土资源部门有了地方政府撑腰,才大胆把大片山林拱手相让给开发商。这些高尔夫球场的幕后黑手以及其诱发根源,不言自明。

  禁令强硬,为何惩治之手疲软?目前国土资源部门的执法权薄弱,问责机制也不完善,针对高尔夫球场的法规也不健全,不但让某些地方有机可乘,更让中央严令沦为一纸空文。有些已经“生米煮成熟饭”的高尔夫球场只被寥寥几笔罚款了事,这对于荷包肿胀的开发商来说不过是“罚酒三杯”。

  要堵住高尔夫球场扩张的口子,就要让监管之手硬起来。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规定的“非法占用农用地罪”,非法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改变被占用土地用途,数量较大,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既然前车之鉴比比皆是,要落实“发现一个取缔一个”的强硬执法力度,就要提高违法建设高尔夫球场的成本,对已违规建成的高尔夫球场必须要有震慑力的解决办法,让违规的企业血本无归;而对明知故犯的地方官员进行最严厉问责,适用刑法的严格入刑;才能打击地方政府与企业的侥幸心理。

  (王睿)

【编辑:刘彦领】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