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男子偷车被识破 手持木支架当枪使与民警对峙

2014年07月10日 09:00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昨天12时许,一男子在广州北较场横路偷单车,败露后遭路人追打,警察接报后到场抓捕。在跟警方对峙中,男子以黑布裹手,抵住颈部,自称持枪。下午2时许,警方将男子制服,证实其自称的“枪械”实为一木制托盘支架。

  顺手牵羊一破旧单车

  昨天中午12时许,北较场横路一家名为奎文的烟酒商铺里,店主吴先生(化名)在看铺,他将自己的单车停在人行道的树下。

  嫌犯是一个穿短裤和黑色上衣的中年男子,踱步到树边,见身旁无人,便径直推动单车。“抓贼啊!”吴先生一边呼叫,一边跑出店铺。

  男子骑着单车一路飞奔,在靠近建设大马路的坡道下方撞上了一辆迎面驶来的银色小轿车。事后可见,单车的前轮扭曲变形,显示该次撞击猛烈。男车主下车后,听见“抓贼”的喊声,才知道眼前的是偷车贼。目击者彭先生说,车主走上去对着男子就是一脚,接着冲上前补了一拳头,男子头破血流,浸湿了半边头发。

  随后,车主开车离开。男子爬起来后并未停留,晃着身子往建设二马路方向跑。

  脱衣包裹手中硬物

  通过目击者拍摄的照片可见,男子随后绕过中环广场,逃至珠江规划大厦的地下车库上方。此时,他赤裸着双脚,脱掉了上衣,并将其包裹在右手上——手里还隐约持有一件小型硬物。

  “起初是两辆警车,4名警察先赶到,原本围着他。但不知为何对话了几句后,几个警察没有上前抓人,而且还逐渐散开。”彭先生说,之后有消息传出,男子自称手里包裹着的是枪,时而指向众人,也一度将“枪”抵在自己的颈部。现场气氛紧张起来,“大家都以为那人真拿着枪。”

  随后,多辆警车和黑色特警车辆到场增援,多名配有防弹衣,荷枪实弹的特警紧急部署。

  双方对峙约两小时后,事件得到和平解决。下午2时45分左右,一辆五座警车从地下车库驶出,男子被两名警员包夹着,坐在后座中间。

  据悉,现场警察在谈判过程中,趁机将嫌犯制服,并确认其手持物品为一木制托盘支架,而非手枪。经初步询问证实,男子自称谢某,来自广东潮安,供认有吸毒史。事件并未造成其他人员伤亡。

  记者手记:如何面对脆弱的神经?

  昨天,广州市民又经历了连续两场虚惊。

  纵向视之,在记忆犹新的近来,这不是第一次,而在可见的将来,这也不会是最后一次;横向观之,这并非广州独有的现象,全世界的大城市,都面临类似的尴尬。

  有人问,现代人的神经为何如此脆弱,如同惊弓之鸟?

  在三天两头的流血、爆燃等信息反复冲击下,公共场所的小概率事件被自然放大。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我们设身处地,便不难理解公众过激反应之中的人之常情。

  世情如此,何以解困?我们首先明白,恐惧源于未知。

  站在传媒立场,对道听途说的凶险消息进行现场核实,将耸人听闻的传言放在耳目跟理智下彻底求真,还原真实便是对恐惧的最好解脱。

  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公共空间的安全感原本就是职责所在,跟进事故背后的机制漏洞,提供让公众信服的应急预案,防患于未然便是对焦虑的最佳回答。 (何道岚)

【编辑:刘彦领】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