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当以刑责追究“小金库” 不能仅以违纪论处

2014年08月01日 16:36 来源:西安晚报 参与互动(0)

 

 

  根据党中央要求,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审计署近日发出通知,决定从今年8月份起,在全国深入开展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肃财经纪律和“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7月31日《人民日报》)

  小金库是很多单位奢侈浪费、集体腐败的“资金后盾”,在很多灰色行为之中,都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有关部门这些年来已经数次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但往往是治理一下收敛一些,风头一过,便又“死灰复燃”。

  据财政部监督检查局局长吴奇修介绍,去年9月以来,围绕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差旅费、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出台,公务支出管理制度和支出标准进一步完善。但必须看到,财经纪律意识淡薄、预算资产财务管理不到位、私设小金库等问题依然存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坚决予以纠正和防范。

  中央三令五申,但小金库问题始终积弊甚深,主要的症结在于,小金库往往被视作是违反财经纪律的违纪问题,对设立“小金库”和使用“小金库”款项违纪行为,通常以违反《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来查处,而极少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凡被查出有小金库等违纪违法行为,最多追究一下领导责任,而更多的还仅是停留在“自查自纠,清理一下”的层面,使得治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没有起到十足的震慑作用。

  早在2008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纪委原副书记刘锡荣在审议刑法修正案(七)草案时提出了集体腐败的概念,他认为,目前中国有一种犯罪是不受法律约束的,且明目张胆,就是集体腐败。他曾表示,如果目前单独制订惩治集体腐败法有困难,可考虑首先把私立小金库列入刑法犯罪中,以严厉打击小金库。

  而需高度关切的是,正是因为小金库的“长盛不衰”,导致很多公权力部门屡屡在“收费经济”上大做文章。不少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因为缺乏透明度和监管力度,往往都是一笔糊涂账,收了多少?用了多少?如何使用的?始终不清不楚,一直令民众诟病。而正是因为这些收费的账目不清不楚,更给小金库增添了不少“金色”。如此恶性循环,不仅使民生困顿,更助长了这些单位的集体腐败,严重损害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危害性不可谓不大。

  无疑,严肃财经纪律和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是保障中央八项规定贯彻执行的重要抓手,更是遏制集体腐败、奢靡之风,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的重要举措。所以,治理小金库不能再单纯以违纪论处了。

  数年前“把私立小金库列入刑法犯罪”的呼声,在时下看来,更具有现实意义和警示效力,只有以刑责来打击私立、使用小金库的行为,才能起到相当的震慑力。而从从严治吏的角度考量,“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财经纪律以及设立‘小金库’的有关问题。数额较大和情节严重的,可追溯到以前年度”,也可以视作是对以往打击力度不大的纠正。有关部门应及时出台相关的司法解释,及时填补法律漏洞,使“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起到质的飞跃。(吴杭民)

【编辑:高辰】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