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学区房开发商广告称免试入学 不兑现被业主状告索赔

2014年08月29日 14:26 来源:重庆晚报 参与互动(0)

  开发商当年承诺名校相伴免试入学

  广告吆喝许愿不见踪影

  业主状告索赔败下阵来

  开学在即,学区房再度成为众多家长关注的焦点,尤其是现在划片区入学的大环境下,学区房的一丝丝变化都能牵动不少人的神经。据中介统计,目前一、二手学区房热销,价格同比上涨10%-15%。

  但是,买学区房也有风险。万州区一对夫妇就是看重沙坪坝区一处楼盘“名校资源稀缺”的广告而买房,哪知名校并没有修建,后悔之余上法庭起诉。

  日前,沙坪坝区法院一审判决他们败诉。

  冲名校资源稀缺买房

  2008年初,沙坪坝区一家房地产开发商打出“名校资源稀缺”的广告称,与重庆八中学校达成初中部新校区合作协议,售卖的楼盘就在新校区旁。众多买房人冲着这一名校资源,纷纷下叉买房,包括万州区的刘先生夫妇。

  2008年底,刘先生夫妇考虑到将来孩子的教育以及对孩子的监督,准备在主城买套学区房。几经比较,尤其看到沙区这家开发商的教育配套宣传后,决定买房。

  “本来没得多少钱,但为了娃儿着想才省钱买的,图的就是以后能读个好点的学校。”刘先生夫妇至今很是懊恼。

  直到去年底他们起诉时,八中初中部新校区仍未在该楼盘建成。

  起诉索赔5万元损失

  刘先生夫妇诉称:当时开发商宣称负责修建教学楼等,八中派老师,相当于民间合作办学。“其实,八中早就没打算在该楼盘修新校区了,但开发商仍对外以此为幌子,引诱我们买房。”刘先生气愤地表示。

  他们认为开发商的广告宣传有虚假成分,导致他们受骗,为此索赔5万元损失费。

  法院开庭时,开发商称他们也有苦衷。

  开发商称,早在2005年,开发商与八中联合办学的行为就得到了政府的认可。

  2007年初,他们与八中签订了八中初中部新校区的合作协议。因此,广告宣传是有事实依据的,并没有哄骗买房人。

  开发商称,直到2010年11月,沙坪坝区政府才正式决定不在该楼盘修建新校区。作为开发商,肯定愿意把名校修在楼盘旁,这样房子肯定很紧俏。

  开发商表示,经过协调,他们让已经签约的业主的子女入读八中其他校区,并承诺承担50%的赞助费。

  查明广告非子虚乌有

  法院审理查明,开发商在开发该楼盘时,确实做了大量工作,促成八中初中部整体迁入,因此广告中有“教育升级,名校相伴”、“开发商与重庆教育界首屈一指的八中签约,届时八中(初中部)将整体迁入,业主子女可享受免试入学,捐资助学费减半的优惠条件”等字眼。媒体报道该楼盘时也有“置业XXXX,免试免费读八中”。2009年9月,还有媒体报道“重庆八中树人中学将整体迁入该项目,预计明(2010)年9月开学”。

  法院还查明,2010年11月,沙坪坝区政府取消了原来给予开发商办学的各项优惠政策,并明确为了解决周边地区初中学生入学问题,政府收回土地,由政府负责建校办学。八中与开发商负责解决该楼盘一期业主子女就读八中的问题。

  认定不构成虚假宣传

  法院审理后认为,开发商以八中入驻作为广告内容并非子虚乌有,而是有事实基础的,并写入商品房预售合同。政府收回土地后,开发商仍能与八中积极协商,签订协议以解决业主子女及业主就读问题,并承诺承担50%的捐资助学费。由此可见,开发商并未构成利用广告进行虚假宣传。

  法院还查明,刘先生夫妇的孩子正在读小学,目前尚未就读初中,侵害权益的事实并未产生,索赔5万元损失于法无据。

  日前,沙坪坝区法院驳回了刘先生夫妇的诉讼请求。

  凭购房合同报名要注意

  重庆佰城律师事务所主任葛斌律师提醒,以往不少学区房的开发商在前期宣传时口头承诺:学龄阶段的业主子女,凭购房合同即可前往对口学校进行报名。但是,现在很多学校不买这个账了。

  重庆晚报新闻律师团成员、葛律师去年办理过类似案例:业主拿着购房合同到学校报名,却被告知需要落户此区,弄得措手不及,情急之下采取极端方法。

  为此,他建议买了学区房的家长应尽早为孩子完成落户。

  学区房

  集中在四个区

  根据立业机构调研数据显示,同一地段,同一类型产品,在保证去化速度的情况下,教育资源为项目带来的溢价在8%左右。

  相关机构不完全统计显示,2014年重庆主城在售项目中的学区房约90个,主要集中在巴南区、九龙坡区、江北区和沙坪坝区,约占总供应的17%。(重庆晚报记者 唐中明)

【编辑:李欢】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