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让“小聪明式违禁”者付出代价

2014年10月28日 14:48 来源: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昨天有两则新闻读来如鲠在喉:一是中纪委网站刊文揭露说,现在一些领导干部怕曝光不敢用公车赶场吃喝了,而是改坐公交车或打出租车去吃宴请;二是新华社消息说,中组部“禁读令”颁布近三个月,部分领导干部改用“上门服务”的方式照样参加天价培训班。

  坐公交、打出租进出高档会所、酒楼,官民难分,让暗访者难以分辨;而“上门服务”的天价培训班,一来课堂看不到自己,让你查不到,二来学费可灵活报销,查起账来也颇费周折。如此这般,禁区照闯,却不留痕迹,人们谓此为“小聪明式违禁”。

  禁止公款吃喝,禁止动用公款买文凭,这类禁令不是现在才有,但这些刚性规定常被一些人的小聪明化作“绕指柔”。当年有规定,公款招待必须“四菜一汤”,结果,一些地方的公款招待变成了“四盆一汤”;曾有规定,公款招待一律不得上高档酒水,一些人就把茅台酒灌进低档酒的酒瓶,照样上桌。在诸如此类的“小聪明式违禁”下,一些禁令形同虚设,甚至成了一纸空文。

  “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这是“小聪明式违禁”者的口头禅。这个口头禅之所以流行,大约还是因为屡试不爽。“小聪明式违禁”屡有得逞且逍遥禁外,就会产生示范效应,一些人就会把这类“脑子活”当做一种能耐,久而久之,就会在社会生活中形成恶习。

  “小聪明式违禁”是对严肃禁令的戏弄。有媒体称,“小聪明式违禁”其实是在玩“火中取栗”的游戏。依笔者之见,能从火中取栗,主要还不是取栗者的能耐,而是火还不够炽烈。要杜绝“小聪明式违禁”,就需要让禁令成为不可触碰的火焰,让耍“小聪明”者付出应有代价。

【编辑:叶攀】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