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火车票涨价”不能简化为程序问题

2014年11月21日 10:48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市场化之后,铁总更应在提升管理水平,优化投资结构和效率,控制成本意识上下功夫,以体现市场化改革的红利。如果依然过度依赖外部性的涨价或财政补贴,无疑有违市场化的改革初衷,也难免削弱助推市场化改革的动力。

  辟谣!“火车票年底涨价”传闻消息不实。近日,对于网上热议的火车票年底涨价的消息,央视财经记者进行了多方了解,发现这是一条假消息。据悉,如果有关部门要调整铁路客运基准票价,必须召开听证会,否则不可能调整。(11月20日央视)

  对火车票涨价的辟谣非首次。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辟谣源自媒体,而所谓的依据就是,有关部门要调整铁路客运基准票价,必须召开听证会,否则不可能调整。的确,按照相关规定,这应该是价格调整应当遵循的程序正义。但从舆论的反馈来看,此辟谣并未给公众吃上定心丸。猜忌的生成,并非习惯性的质疑,而只是源自朴素的经验判断:重大价格调整需提前召开听证会的规则虽早已人尽皆知,但先辟谣后涨价,却屡屡成为现实。

  这一辟谣会否重蹈上述覆辙,尚待观察,但是,在价格调整的程序正义之外,火车票涨价,还有一些避无可避的实质问题。

  梳理各方的涨价理由,看起来似无可辩驳,但却疑点重重。一是,票价变动是市场化改革的必然。这个大前提或不假。但是,价格随市场浮动,是否只能是涨价?二是,票价多年未涨——所以必须涨,更是难经推敲,这两者之间本就无必然的逻辑联系。三,铁总的欠账继续增加:截至9月末,中国铁路总公司负债合计3.53万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06万亿元有所扩大,所以应涨价以填补债务。

  要想缓解巨额债务的扩大之势,涨价以增收,当然是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案。但问题是,按照市场化原理,一个企业要增加盈利空间,除了涨价的外部路径,还不应忽视提升内部的管理效率,以降低运行成本。按理说,市场化之后,铁总更应在提升管理水平,优化投资结构和效率,控制成本意识上下功夫,以体现市场化改革的红利。如果依然过度依赖外部性的涨价或说财政补贴,无疑有违市场化的改革初衷,也难免削弱助推市场化改革的动力。可见,仅仅从外债的角度来为涨价正名,其理由显然不够充分。

  退而言之,即便说票价市场化将带来价格上涨,是民众要为铁总市场化改革所付出的必要的改革代价,那么,巨债缠身的铁总,当下最需要的或许不当是为了眼前的债务而急寻涨价之机,而更应该是通过看得见的改革举措,来为公众展示市场化所带来的服务质量的改观以及投资效率的提升,让公众在支付改革代价或成本时感到“物超所值”。如果一切照旧,只让价格涨,阻力与争议可想而知。更需看到,火车票涨价传言所引发的焦虑,并非仅是因为公众对票价太过“敏感”,而更多是担心“改革不前,涨价先行”。

  简而言之,火车票能否涨价远不只是一个程序上的问题。既然是市场化,就应该以市场化的方式让公众看见价格调整的正义性。在某种程度上,票价调不调,如何调,调多少,真正考验的还是铁总的市场意识与市场化改革的含金量。  评论员 朱昌俊

【编辑:叶攀】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