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三年后回看“康菲” 索赔已非唯一重点

2014年12月10日 08:57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特定案件的索赔额度,已不是大众唯一关注项。对这种跨国巨头的环保和维权方面的制度约束、相关长效机制的建立,才是关注重点。

  任何事,置于时间的永恒度量衡中,都会发生世易时移的微妙变化。且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默变,你甚至都没怎么意识到。比如,空气和水,比如食物和土壤。环境的变化,没有遽然加身的,都是一天天渐变,如温水煮蛙。

  三年前,你不会想到,有“北马”魔幻的万人“霾拉松”。有霾的世界,幻象与真实,界限已经模糊。“从科幻角度看,什么才能算作2014年中国年度关键词,最后决定还是选霾。它具有工业文化、黑暗电影、自然毁灭、生态灾难等多种元素的交杂……”这是科幻的笔触,但又与现实交织缠绵:前日,@中国政府网 官微推出的国务院2014十大政策评选中,在简政放权、户改、招考改革等数十项政策中,“加强雾霾等大气污染治理”高居榜首。

  你看,现实与科幻在此无缝对接。现实地写出科幻的霾,仅此一点,便为不易。当然,今儿主要不是说霾,而是说有霾也有其他污染的当下的环保课题。因为昨儿又是一个重大环保事件的重要节点:三年前影响全国的康菲溢油事故,在淡出公众视野许久后,昨日重现公共舆论——“21名养殖户因溢油向康菲索赔案时隔三年后开庭”。

  时隔数年,或许有人已忘了当初事发后,康菲几度拒不合作、信口雌黄,推诿卸责、前倨后恭的倨傲态度。康菲公司的“牛气”是如何炼成的?三年前的媒体评论,已铺天盖地,揭了康菲所有牛气哄哄的“画皮”。

  但,这并没能改变当年立案29人,现开庭21人的维权者相对孱弱的维权命运。何况,还有环渤海更多没有进入法定索赔轨道的遭污染而维权无门的养殖户和利益相关群体的受损状况。和世界级行业龙头企业相比,搜证举证、法律博弈,诉讼维权上的能力和责任,完全不是几个受损户能承担和匹敌的。

  过去三年,在遭受水陆空立体污染的现实格局面前,康菲一案,对大众来说,也已不仅是几个受害者的维权个案。它在当前特定环保压力下,此案进程,以及受害者维权和索赔状况,应该具有启迪性和示范性标杆价值。泛而言之,特定案件的索赔额度,已不是大众唯一关注项。对这种跨国巨头的环保和维权方面的制度约束、相关长效机制的建立,才是关注重点。

  三年过去,目前生态维权是否有法律制度上的长足进步?制度建设和法律修补是否到位?行业大鳄在生态责任上的“公益基金”是否足以承担相关利益群体的维权索赔需要?惩罚性司法诉讼而非地方溺爱式行政调解,何时成为维权常态?

  康菲事件后三年沉淀,本该是我们相关应急机制、法律制度完善的契机。而不管何时,一视同仁的严格执法,也才是保证“康菲”们不能再轻松卸责的关键。(相关报道见12月9日《中国之声》)  □华西都市报评论员李晓亮

【编辑:叶攀】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