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非法集资诈骗1.8亿元 “投资明星”梅晓春被判无期

2014年12月22日 15:54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宣判现场

  18日下午,北京金源鸿基公司梅晓春等人集资诈骗案在经历退回补充侦查两次、起诉书变更一次、两次开庭,历时一年半之后终于在市二中院进行了一审宣判,董事长梅晓春因犯集资诈骗罪被判无期徒刑,其他三名高管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至五年。

  诈骗金额高到1.8亿,近600位投资者被骗,金源鸿基公司疯狂敛财的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

  人物

  “投资明星”梅晓春

  1988年,梅晓春毕业于吉林财贸学院,随即去了中石油吉化集团工作,后自己出来单干,开过电器公司、保险代理公司、投资顾问公司。2006年,梅晓春出任世界杰出华商协会的副理事长,他也借机跳到北京,开始筹建金源鸿基公司。

  2006年7月6日,金源鸿基在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26号成立,公司当年注册资金高达3000万元。法庭上,梅晓春承认这笔钱大部分是借来的。

  成立之初,金源鸿基对外高调宣称自己是“首家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投资银行”。公司成立两个月后,入驻北京金融街,成为当年的“轰动新闻”,京城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

  梅晓春本人也被各种光环照耀着:改革开放30年中国创业投资行业管理十大领军人物、世界华人明星企业家、创业中国年度十大金融人物、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等等。公司对外宣传梅晓春有近二十年的投资经验,成功投资、收购过数十个项目,并取得优秀业绩。

  揭秘1

  金源鸿基如何诈骗?

  被骗投资者中的绝大多数是满头银发的老人。有意思的是,这些老人中有大学退休教授、老将军、工程院院士、机关部委的干部、企业退休高管、老艺术家等等。

  这些高级知识分子为什么会被梅晓春骗得“团团转”,甚至不惜搭进去自己的“棺材本儿”?

  今年78岁的廖老退休前是少将军衔,身为将军的他在众多受害人中引人注目,他被金源鸿基骗投了130万。

  结识金源鸿基要从2008年说起。一天,廖将军和老伴在一个金融博览会上,被一个小伙子拉到金源鸿基的展台。“展台上摆放着各种奖杯、荣誉证书”,廖将军说,在业务员展示的宣传彩页上,还看到金源鸿基有很多“来头大”的战略合作伙伴。

  一周后,廖将军来到金源鸿基,见到了董事长梅晓春。

  “我当时没怀疑。公司装修很豪华,整整一层楼都是梅晓春的。”彻底打消廖将军疑虑的是公司门口挂着一个“中小企业融资平台”的招牌。

  当天,廖将军与公司签订合同,将30万元全部投资到芜湖联众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股权。在这份《股权转让合同》上,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约定,合同期限内投资者可按持股比例分享出资所投股权当年产生红利的70%,投资期满后投资者可按持股比例分享股权升值部分70%的收益;红利与股权升值部分之外的30%归金源鸿基所有。

  投资半年多后,廖将军接到业务员的通知,说芜湖项目没有上马,建议其将投资款转到另一个公司。于是加上收益又加了些钱,廖将军签订了一份新合同,投资金额也变为40万元。最终,廖将军在渤海银行一共投资了130万元。

  揭秘2

  拿被撤销的备案忽悠投资者

  其他被骗老人的遭遇与廖将军基本相似。

  2008年,金源鸿基亮相一个金融博览会,并推出原始股投资业务。正是依托这样一个平台,金源鸿基通过宣传吸引了大量投资者投资。

  不仅大设展台,梅晓春还作为嘉宾在博览会现场进行演讲。如此公开高调的亮相,让老人们对金源鸿基充满好感、放松了警惕。此外,一份官方的备案资质,则是引诱他们受骗上当的“杀手锏”。

  在向投资者的宣传过程中,介绍官方备案文件是金源鸿基每一位业务员必须掌握的环节。这份备案也成为金源鸿基对外宣传、拉拢投资者的“金字招牌”,在一定程度上给金源鸿基做了信用“背书”。

  老人们还是老观念,看到有政府部门把关审核,他们对金源鸿基深信不疑。一位老人称自己当年因为害怕上当,亲自去了相关部门两趟,看到公司确实有备案,于是毫不犹豫地投了100多万元。

  那么,这份官方的备案到底是什么性质?有了它是否就一劳永逸了呢?

  简而言之,备案就是指向主管机关提供信息存案以备查考,金源鸿基只要将公司的相关资料报上即可,这与审核批准是两码事。

  记者在北京市金融局的官网上看到这样一条通告:“创投企业备案管理部门对创投企业的备案,不表明对创投企业的价值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也不表明投资于本创投企业不存在风险。”

  既然有备案就该有年检,金源鸿基为何能顺利通过金融局的年检呢?这也是缠绕在老人们心头的困惑之一。

  实际上在2011年,主管部门接到多位投资者的举报,发现金源鸿基涉嫌违规经营,于是撤销了备案。记者昨天查阅《北京市备案创投企业及创投管理企业名单》,上面已经找不到金源鸿基的信息。不仅如此,金源鸿基还隐瞒备案撤销一事,继续拿备案书吸引投资者。

  断裂

  四大投资项目纷纷失踪

  在梅晓春的操作下,金源鸿基打着“高科技企业上市前募资入股”的幌子,通过公开宣传,以“高回报率+保底回购股权条款”为诱饵吸引大批社会普通民众投资,先后在北京、长春、大连、鞍山等地向社会公众非法集资共计1.8亿余元。用后投资者的资金支付部分前投资者的本金和高息,最终资金链断裂,导致大批投资者的投资血本无归。

  金源鸿基对外炫耀的投资项目主要有四个,即投资北京比特盾科技有限公司股权、芜湖联众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股权、唐山金源鸿基镁电池有限公司股权和渤海银行股权。这些项目充满幻想,涉及到能源、金融和高科技,都是眼下投资的大热领域。

  据记者了解,这四家公司或营业执照已被吊销,或经营期限到期,金源鸿基原来所持的渤海银行股权也于2010 年被梅晓春抵押出去。而在法庭上,梅晓春也承认宣传的项目没有一个进入实际运营,公司没有任何盈利。

  四大项目纷纷“失踪”,却在六七年间吸引了大量资金不断涌来。而就在梅晓春被抓前一周,还有人在往里面投资。

  这期间,如果有老人对项目提出疑问,公司业务员会拿出报表、项目评估表来打破老人们的疑虑。大部分项目都在外地,老人们的身体条件不允许他们亲自去考察,只能听信业务员的话。

  庭审

  旁听席坐满白发老人

  当天的宣判现场,旁听席坐满了被骗的老人。法院不得不临时加椅子,才让每位老人有地方坐。记者粗略地数了一下,现场来的白发老人不下70位。

  最终,法院判决梅晓春因犯集资诈骗罪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对这一结果,老人们拍手叫好,但令他们最担心的还是自己被骗的钱能不能要回来。

  一位胡姓阿姨指着胸口向记者哭诉:“我心脏要搭桥啊,现在根本没有钱……”一旁的一位老人小声告诉记者:她和老伴投了90万呢。另一位李姓阿姨告诉记者,自己的老伴被骗去几十万,“他有癌症,现在还在医院躺着呢,出了这事怄啊,身体越来越糟糕了。”

  经法院审理查明,被告人梅晓春向社会公众非法集资共计1.8亿多元,截至案发,尚有1.2亿集资款未返还。

  那么,梅晓春疯狂敛收的巨款去了哪里呢?庭审时,梅晓春并不认为自己是集资诈骗,只是“投资失利”。他承认公司所宣传的投资项目没有收益,公司所有进项都是投资人的投资款。而这其中的大笔数额都被拿来支付房租、办公费用、员工工资和前期投资者的高额收益。据员工证言,公司在招聘时以高提成为诱饵,业务员月薪高达5万元甚至10万元。

  法院依法冻结了渤海银行140余万元信托受益权、芜湖联众石油75%股权、赃款2万余元,扣押了奥迪汽车一辆及艺术品瓷器若干。未来这些将予以变卖,用以补偿受害人损失。但对于这上百名受害人而言,这些拿回来的钱可谓杯水车薪。

  坐在旁听席里的孙天全老人表示,梅晓春把钱弄到哪里去了?公司业务员要不要追究责任?这些非法资金又该如何追缴?他认为法院的判决“太草率”,希望能得到一个更明确的答复。这位从航天系统退休的老干部虽不是被骗金额最高的受害人,却为了维护大家的利益积极奔走,多次将被骗老人们的意见传递到司法机关。

  为受骗老人做代理的乐祥立律师告诉记者:“目前来看,老人们想要拿回属于自己的钱还是很困难的。”

  记者手记

  凡称投资无风险

  请您格外要小心

  过去十年,中国资本市场不断放开,一些创投公司在政策和法律的“模糊地带”苦心孤诣,假借“合法外衣”行非法集资之实。像这样“拆东墙补西墙”的集资诈骗企业,金源鸿基公司并不是第一家,未来或将会有更多的“现出原形”。

  如何辨别投资真假,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检察官陈禹桐建议:“任何一种向你宣称一定能保本付息,并且没有任何投资风险的投资活动,基本上都是以投资为名而行非法集资之实的非法活动。”

  记者 严琪 文并摄 

【编辑:叶攀】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