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26岁男子姑姑家投毒 欲勒索超市还10万元债务

2015年01月26日 08:39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
26岁男子姑姑家投毒欲勒索超市还10万元债务

  午饭后,一家六口齐齐亚硝酸盐中毒入院,祸首嫌疑指向从家乐福超市买回的“加碘低钠盐”;权威部门的检测结果显示,盐罐里的“盐”亚硝酸盐超标50万倍,同时买的同批次未拆包盐却没有问题,让事件更加疑窦丛生,“毒盐究竟哪里来”成为解密关键。

  时隔一周,这宗轰动全市的“吃盐中毒案”水落石出,“毒盐”竟是家人所投。因为网上赌球欠下10万元,年仅26岁的嫌疑人阿豪“导演”了这场事件,企图勒索家乐福超市,结果令自己的至亲入院,超市、盐业公司也陪着“躺枪”。而他竟以为投毒只会让至亲头晕、呕吐,不想酿成大祸。

  大幕拉开

  第1幕

  午饭后 一家六口亚硝酸盐中毒

  1月13日中午,陈女士与母亲、弟弟和弟媳以及另外两名亲戚在海珠区富力现代广场的家中吃午饭。一家人经常一起吃饭,菜式都是从附近市场采购、当天现做,只是侄子阿豪说有事,没在家吃。

  没想到饭后半小时里,六口人相继出现头晕、上吐下泻等不适,陈女士、她80多岁的老母亲、弟媳由市红会医院的救护车送院急救,当时已嘴唇发黑、血液样本呈黑色,需要留院治疗;另外3名症状较轻的家人随后自行就医,症状较轻,当天离院回家。后经检验,一家六口为亚硝酸盐中毒。陈女士和家人怀疑是盐出了问题。因为当天午饭所用的盐是新拆包倒入盐罐的。

  如今回看,盐罐中的“盐”险些被利用成为敲诈勒索的“道具”,所幸同时购买的还有两包同批次食盐,为调查拨开了些许迷雾。

  第2幕

  亚硝酸盐超标50万倍来源存疑

  事发后,海珠区食安办、食药监、卫生、疾控、公安、盐业专卖局等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从各环节着手调查。家乐福多家门店的食盐一度全部封存下架。在该店封存抽检的在售食盐生产日期为2014年9月16日、9月26日和11月22日,都未检测出毒性成分。家乐福所经销的食盐全部从广州市盐业公司统一购进,且可提供相关的进货凭证和检验报告。卫生部门也未收到辖区医院收治同症状病人的病例报告。

  另一边,陈女士把家里盐罐中的“盐”和一起购买的未拆包的“加碘低钠盐”交送检验。生产日期为2014年9月1日的“加碘低钠盐”结果正常,盐罐中的“盐”却并非食盐——15日下午,海珠区食安办的检验结果显示,其中亚硝酸盐超标50万倍,“严格来说罐子里的物质已不是食盐”。

  这个检查结果让工作人员感到纳闷:“我们都想不通,如果是正规食盐生产过程中出的问题,同一批次中应该不只是那家人买的那一包盐有问题,涉及面应该很广。所以我们提请了公安介入,希望调查清楚这些物质从哪里来?怎么会在他家出现?”

  第3幕

  排查“毒盐”来源 查明家人投毒

  海珠警方介入调查后,通过排查盐的来源及视频监控查看等,很快便确定“毒盐”并非来自家乐福超市或者盐业公司。“‘毒盐’究竟来自哪里,是不是事主买了假盐混了进去?” 警方认为,“毒盐”很可能出在这家人身上,继而针对每一种可能性进行排查。经过约10日的排查,警方最终锁定在陈女士的侄子、年仅26岁的陈×豪身上。

  警方将陈×豪带回调查,陈×豪很快就供认,因网上赌球欠债10多万元,得知家中食盐是由附近家乐福超市购得,为敲诈勒索该超市,就网购了亚硝酸钠投放到家里的食盐罐中,企图在家人中毒后向超市勒索赔偿。“对嫌疑人的供认,我们也吓了一跳,居然是这个结果!”警方根据各方证据查实后,于1月24日晚向外界宣布成功侦破该案。

  家贼难防

  网购超标50万倍亚硝酸盐

  以为吃下肚顶多头晕呕吐

  随着警方、食药监等多个部门介入调查,阿豪不知所措,“根本就没想真的去勒索了,还担心暴露了自己。”

  据了解,事件中的“导演”陈×豪,年仅26岁,是一名公司文员。他平常收入不算高,当沉迷网络赌球后,逐渐输掉了10多万元。这显然远远超出其经济承受能力,于是就想到了铤而走险。在中毒的六人之中,全是陈×豪的亲戚,包括了陈×豪的父母、奶奶、姑姑,及一名还在哺乳期的亲属。他本人找借口离家避过中毒,却让自己的父母、80多岁的奶奶无辜中毒入院,更因为呕吐造成吸入性肺炎,一度需要切开气管插管。

  究竟是什么让他这样对至亲下手呢?记者辗转找到接近陈×豪的人士。据介绍,陈×豪是从网上购买了亚硝酸盐,网上的说明写着会致人头晕、呕吐等。“他以为只会出现这些症状,并非想要毒杀至亲。”知情人士称,在中毒事件发生后,家人情况远超想象,阿豪也吓坏了,随着警方、食药监等多个部门介入调查,他更是不知所措,“根本没想去勒索了,还担心暴露了自己。”

  早在“亚硝酸盐超标50万倍”的检测结果出来后,本报记者联系过陈女士,希望了解他们一家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有无接触到这类化学物质的可能,她笃定地否认了这一可能性。恐怕她当时也不会想到,“毒盐”正是经其侄子的手投入盐罐。昨天上午,记者再次联系陈女士。电话那头,在长时间的沉默后,只听她低叹一声:“我现在都没心情说这些了,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记者25日来到陈女士住的小区采访,曾被牵扯进来的家乐福超市就在小区门口。有街坊表示曾一度担心真的是食盐出了问题,大家都人心惶惶。“后来官方介入后,又看了你们的报道,觉得应该不是盐的问题。”

  一些居民已经从报纸上了解到是当事人的家人为勒索而投毒,纷纷叹道:“真是日防夜防,家贼难防。” 文/记者伍仞、陆建銮、廖靖文

【编辑:孙静波】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