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侵犯消费者权益呈隐性化发展 虚假宣传问题突出

2015年03月11日 14: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重庆3月11日电 (刘相琳)11日,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通报了2014年该院审理消费者纠纷案情况。分析显示,侵犯消费者权益行为正呈多种形态隐性化趋势发展,其中涉及虚假宣传的行为较为突出。

  统计显示,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辖区两级法院2014年共审结消费者权益保护纠纷案1600余件,涉及购物、住宿、餐饮、旅游、交通、水电气、通讯、邮政、金融、保险、教育培训、美容、医疗等消费领域,案件总标额约1.43亿元,消费者通过起诉维权后,获赔率超过85%。

  梳理发现,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是虚假宣传,部分产品未获得国家权威部门认定,却在包装上标注“绿色”、“有机”、“纯天然”、“无污染”等文字;主体不具备相关认证资质,却标注“中国驰名商标”等宣传标识的认证等。

  其次是应标识而未标识问题。部分产品配料中含有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和部分氢化油脂时,营养成为应标识“反式脂肪酸”的含量而未标识;第三是未执行国家标准,部分商品在国家标准实施后,仍按照地方标准进行生产销售。以上三方面不易被一般消费者识别,存在误导消费者行为。

  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张越称,经法院判决,已有数十种不符合法律规定商品被下架或整改。该院将继续加大对食品药品领域因产品质量、虚假宣传侵犯消费者权益案件的制裁力度。对消费者欺诈,未遵守法律法规标示产品,生产销售有毒、有害商品等行为,除赔偿实际损失外,还将按照价款的三倍、五倍、十倍进行惩罚性赔偿。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