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6年送客1200万人次 赴港“借道”深圳省时省钱

2013年07月23日 09:27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旅客在深圳机场登机。 深圳特区报记者 梅戈 摄

  内地游客赴港澳不直飞,而是从深圳“借道”。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 “经深飞”发展高峰论坛上了解到,“经深飞”项目自2007年启动以来,6年间共接待旅客逾1200万人次;去年“经深飞”旅客更占深圳机场全年客运的1/10以上。有业内人士表示,“经深飞”在为深圳机场聚集客流的同时,更将促使深港两地机场由多年来的同业竞争走向分工合作新格局。

  “经深飞”机票便宜40%

  航班直飞讲究的是“点到点”的快捷,让庞大的客流放弃这种快捷,而从深圳乘坐大巴或船班再前往港澳旅游,“经深飞”何来如此魅力?

  “拿一条航线来说,从西安机场到香港九龙市区,直飞香港机场的话,大概要花1700多元,270分钟,如果从西安飞深圳机场,再从陆路前往九龙,大概花1000多元,便宜了40%,花费的时间是240分钟。”深圳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淮十分自信,“不只是西安一地,国内任何一个城市,都有这样的价格和时间优势。”

  支撑深圳机场“底气”的是深港两地45个加盟单位,涉及海、陆、空、铁等运输方式以及票务、酒店、旅游、景点等各个方面。南航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郑伟斌向记者透露,南航与中港通巴士公司和信德船务公司联合推出的“凭南航登机牌购车票、船票享直减优惠”的政策,旅客仅需一次在线付款,即可 “飞深圳,游香港”。而南航头等舱旅客,还可以在深圳机场享受“专车送香港”的服务。

  加盟“经深飞”的冠忠环岛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深圳机场与香港之间的“经深飞”机场大巴已经加密至每15分钟一班。同时,每天还有600多辆次的商务轿车往返深港之间,“旅客从深圳过香港,可以一地两检,人和行李都不用下车,比自由行还方便。”

  改写深港机场竞合格局

  “经深飞”客源庞大,引无数民航、海运和陆路交通企业“折腰”,何以香港机场不直接“吃下”?有业内专家分析,珠三角机场群竞争激烈,然而合作分工也伴随其中,“缘于两地机场定位不同。”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原院长田宝华认为,2012年,香港国际通航点超过170多个,目前2条跑道运行已经接近峰值,其航线中75%以上都是国际航线,“跑道的起降时刻资源是有限的,洲际飞行引进的是大型航班,可以在最短时间运送更多旅客;如果飞国内航线,只能是中小型飞机,旅客运输量也会下降,对于机场没有好处。”

  “香港机场第3跑道建与不建还是未知,意味着短期没法加大航班数量。”机场公司张淮认为,2015年以后,香港机场可能主要是以洲线航空为主,2-4个小时飞国内的短程航线没有效率不会出现增长,而这样的话,恰恰是深圳机场的优势。

  记者了解到,深圳机场目前通航107个城市,其中国内城市86个已开通156条航线,其中国内航线121条。“以2-4小时航程为主的国内航线正适合将内地客人运至深圳后再从陆路转运港澳,深港两地机场竞争中达成合作,将形成新的民航格局。”有业内人士表示。

  T3航站楼将设“经深飞”专区

  随着“经深飞”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内地旅客经深圳机场赴港澳游,同时也吸引了港澳旅客经由深圳机场中转到内地。

  “深圳机场还将有更充足的保障能力。”张淮介绍,今年底深圳机场将启用新T3航站楼,面积达45万平方米,保障能力将达到4500万至5000万人次,而目前深圳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还只3000万不到,“空间绰绰有余”。

  据了解,新T3航站楼将会设置非常舒适的相当于公、商务舱设施水平的“经深飞”客人休息室,同时有更醒目的引导系统,还将安排专用设施、专用柜台,有条件、有需要的时候,可能会有专门的值机区、专门的安检通道。

  有数据显示,目前大珠三角客源生成量超过1.4亿人次。而到2030年,这一数据将翻一倍达到3亿人次以上。按照目前珠三角五大机场的状况,深圳机场将至少承担6000万-7000万人次的客运量,这也给“经深飞”留下较大的发展空间。

  “这是一种全新的机场‘多式联运’模式,符合国家的建设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思路。”民航专家田宝华认为,源源不断的“经深飞”客流必然会给深圳机场、航空公司、地面运输企业、地面服务企业和快船公司等带来更多的增值,形成新的民航产业链。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所教授郑天祥表示,未来深圳机场要通过航空产业多元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深圳特区报记者 沈勇 通讯员 肖怀礼 石道雄 实习生 张乔)

【编辑:温雅琼】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