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香港吸纳优才、专才、高校毕业生 十年揽九万人

2013年08月26日 08: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香港8月26日电(贾思玉 张真真)香港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自2003年推出“输入内地人才计划”(专才计划),十年间为香港吸纳约6.15万名各行各业的专才。加上“优秀人才入境计划”(优才计划)至今引进的逾2500人,以及“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就业安排)批出的约2.58万宗申请,三项政策至今为香港发展注入约9万名境外人才。

  未来30年,香港人口的主要发展趋势是高龄人口持续增加、生育率维持在低水平以及劳动人口参与率下降。与此同时,全球都在竞夺人才,缺乏天然资源的香港要巩固和提升竞争力,吸纳和留住世界各地的人才是题中之义。

  就量而言,根据香港统计处的推算,香港劳动人口将于2018年见顶,2031年往后会在337万至339万之间徘徊。港府指,2010至2018年间香港人力供应年均增长0.6%,但人力需求增长率为1.1%,产生明显的劳动力缺口。

  就质来说,行政长官梁振英曾在政纲中提及,香港15岁以上人口中,受过大专或以上教育的比例(23.8%)偏低,不利于香港知识型经济的发展,亦造成就业错配。

  “透过吸纳海外专才来填补香港既有的职位空缺,可以圆满‘人才供应链’,令香港的发展更完善。”香港特区输入优秀人才及专才咨询委员会(委员会)主席杨敏德接受中新社记者访问时说。

  在优才、专才甄选过程中,由官方及非官方成员组成的委员会按申请人的条件、香港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等作全面考虑,再就评核、评分及分配名额等向入境处提供意见。

  2006年“优才计划”推行之初,引进了郎朗、章子怡等明星,一度让人以为“高不可攀”。不过,入境处指出,通过该计划成功来港的文艺、娱乐和体育等界别人士只占一成多。截至今年7月31日,2553宗获分配配额个案中,属于金融及会计服务、资讯科技及电讯两个行业的人较多,占整体逾四成。

  至今年7月底,“专才计划”实施满十年,累计批准约6.15万宗来港工作申请。入境处早前向立法会提交的报告显示,去年10月到今年3月底的获批个案,主要涉及学术研究和教育界别,占总数三成三。薪酬方面,近半数获批者的月薪高于两万港元,约5.5%的月薪更超过8万元。

  此外,2008年,港府出台政策,将在港取得学位以上资历的非本地生留港或回港找工作的时限放宽至一年。最新统计显示,就业安排共批出约2.58万宗申请,当中内地人占近九成五。

  上述三项政策为香港吸纳约9万名外来人口,不过仅占总劳动人口的2.3%。对于有人担心外地人来港工作会抢本地人的饭碗,杨敏德回应称,在委员会机制下,申请获批的均切合香港发展需要,不会出现与港人抢饭碗的情况。入境处亦会仔细核实申请档及资历,确保成功获批者符合资格。

  入境处亦指出,“优才计划”每年配额1000个,暂未出现用尽名额的情况,现阶段不考虑调整门槛。而输入外地人才可增强香港的竞争力,有助整体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了,就能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完)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