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内地挤占香港资源? 媒体:找替罪羊会使问题失焦

2013年09月19日 14:4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赴港单程证 圆了众多团聚梦(单行道)

  遇到困难不纠根源却转而寻找替罪羊,不仅会使问题失焦,更不利于解决矛盾。今日香港楼价攀高不下、教育和医疗资源短缺、社会贫富差距拉大,有人高分贝质疑,这是内地人口过多来港的缘故,于是,单程证制度也被非议。

  9月16日,香港特区政府保安局局长黎栋国在报章上撰文指出,单程证制度政策行之有效且具备法理基础,没有必要做出改变。

  分居家庭的“救命符”

  单程证,也就是《前往港澳通行证》。所谓“单程”,就是只有前往港澳的一程,没有返回内地的一程。港人在内地的亲属要赴港家庭团聚,少不了这一纸证明。

  按规定,内地居民符合以下条件一条,就可以申请持单程证赴港定居:夫妻一方定居香港的,未满18周岁的子女可偕行;18周岁以上、未满60周岁,其在香港定居的父母均60周岁以上且在香港无子女;60周岁以上且在内地无子女,需要投靠在香港定居的18周岁以上子女;未满18周岁,需要投靠在香港定居的父母;持有居留权证明书的香港永久性居民子女。

  就这几个条件,成为两地分居家庭得以团聚的依据。目前,单程证由内地公安机关发放,每天150名,审批手段不断调整优化。1997年5月“打分制”开始实行,审批单程证的准则更加公开透明。

  香港保安局公布的资料显示,从1997年香港回归截至2012年底,共有7.6万余名内地居民持单程证赴港定居,其中约有一半与配偶团聚,一半与父母团聚,另有少数人与子女团聚。单程证堪称分居家庭团聚的“救命符”。

  冤枉“单程证”情理不通

  近年来,双非孕妇问题、水货客买空奶粉、外来热钱抬高香港楼价等连串问题爆出,限制外来人口的简单思维也把单程证和“挤占香港资源”拉在一起。现在,香港社会不时传出要求调整单程证政策、减少配额的声音;也有人要求特区政府“收回”单程证的审批权;还有人认为,应该把学历因素考虑在内,“早些帮香港输入高素质人才,好过输入已经相当不少的低技术劳工”……意见种种,不一而足。

  其实,单程证政策于法有据。《基本法》相关条文已经规定,单程证的受理、审批和签发属于内地公安部门职权范围,因此也就不存在特区政府“取回”或“争回”审批权的理据。

  再有,单程证制度由来已久且行之有效。1980年10月港英政府即与内地政府协商推出单程证,建立起内地人有序来港的制度,保证了香港社会的稳定。因此,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和1990年《基本法》才再次确立此制度并延续至今。香港《文汇报》的评论指出,香港根本没有能力审批、限制大量的内地人口来港,如果不是中国内地执行单程证制度,为香港“守好大门”,香港难保不“陆沉”,这是单程证由内地政府审批不能忽略的历史渊源。

  特首梁振英也表示,因为涉及港人的内地配偶和子女来港定居问题,该配额很难再有压缩空间。

  背后的情绪不能轻慢

  单程证制度合理,也并不由香港方面一力承担,但是持单程证来港人士毕竟是香港人口增添的主要来源。香港社会面对许多内外矛盾,民生资源短缺,物价腾起,外来人口很容易成为某些保守思维的替罪羊。对单程证的质疑及其背后的忧心,有关方面也不能轻慢。

  改变和限制缺乏理据,蔓延开来将与香港自由开放的传统截然相悖。其实,现在香港的许多症结,有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因素。例如有媒体指出,上世纪80年代港英政府就把过度重视地产和金融的恶果种下,整整10年香港在泡沫中异常繁荣,制造业倾泻性北上,到上世纪90年代,超过七成香港工厂迁往内地,结构性失业开始出现,财富分化也进一步加剧,由此造成的高生产成本、高物价、高通胀是香港经济复苏挥之不去的桎梏。

  可见,出台适宜政策解决香港深层矛盾才是根本,这仰赖特区政府的智慧和香港与内地的合理沟通与互动。不过,帮助社会缓解“失焦”思维,做好政策解释也非常紧迫。比如,政府规划教育、房屋、运输、社会服务和医疗服务等长远工作时,如何将人口增长的因素准确计算在内?还有,怎样解说才能让普通大众明白、信服这些复杂的决策? 记者 王 昭

【编辑:吉翔】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