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香港遍地是机会”:一个内地尖子生的香港打拼路

2013年11月07日 19: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香港11月7日电 题:“香港遍地是机会”——一个内地尖子生的香港打拼路

  作者 吴钟春

  来自安徽、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的桂丹丹已在香港工作两年多。两周出一次差,坐飞机是家常便饭,今年已去过近10个城市。接受采访的当天下午,她还要去出差。但习惯了这种忙碌的桂丹丹,脸上看不到半点倦态。

  她说,“香港虽然节奏快,可是心理负担没那么重,每个人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没有太复杂的人事关系要处理。”入职后的一年半时间里,她在中国内地多个一线、二线城市完成了10多个项目。

  在上司眼中,她是个“Excellent(优秀)”的女孩。在同事眼里,她做事效率高。在好友眼中,这位2008年安徽合肥市的文科状元,是“迎着朝阳前行的风帆”。

  2011年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后,桂丹丹顺利进入一家香港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工作。她所在的公司是全球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酒店及旅游业顾问公司。

  能进入这家公司,桂丹丹觉得自己的内地背景是个优势。“公司的最大市场在内地,内地人更熟悉内地文化,与客户沟通更方便;工作需要经常出差,所以要求员工独立性很强,公司相信来港求学的内地学生具备这种素质。”

  桂丹丹所在公司的职员来自世界各地,香港本地雇员占四成,来自海外和内地的雇员各占三成。“公司同事的背景多元化,大家会分享各自的见闻和经历,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桂丹丹和同事们的相处很愉快。“拿香港同事来说,我病了要看医生,他们会跟我说哪个医院或诊所好。他们去内地出差需要订酒店机票,也会问我究竟该上携程网,还是58同城。我们平时会聊在香港和内地有哪些好玩的地方,然后相约去玩。这也是一种文化交流。”

  “适应是一个过程。我觉得来香港和去北京、上海,都需要离开家乡,没什么好怕的。”她说,自从2008年来香港之后,没有封闭自己,而是抓住一切机会去融入这座城市。在中文大学求学期间,积极参加辩论队、管乐队等学校的社团组织,也不会觉得自己是“弱势群体”。“我和香港同学都会彼此尊重。刚来港虽然我也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我始终相信方法总比问题多。”

  赴港之初一句粤语也听不懂的桂丹丹,如今能讲一口流利的粤语。桂丹丹说,语言上的进步,多亏了在大学时的两次实习经历。大二暑假去海洋公园,那时要带一个工作小组,小组有七、八人,她每天都要和工作人员、香港同事和旅客进行大量交流。为了在短时间内提高粤语水平,她每天都和香港舍友说粤语,不懂的就请教。

  大三暑期,香港旅游发展局要再出一本关于香港旅游攻略的书,她要负责联系酒店、景区、餐厅,搜集最新数据、幷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编排。“一开始打电话,我还要把要说的话写在纸条上,后来可以脱稿了。没有人会笑你,迈出第一步就好了。”

  如今的桂丹丹走在大街上,跟普通香港人无异。在空闲的时候,她喜欢下厨“犒劳”自己,她会去香港的街市,和其他“师奶”一样货比三家,买新鲜的食材。她学会变着花样煲“老火靓汤”,“木瓜花生排骨汤可以下火解躁,黄豆猴头菇鶏汤可以健脾益气。”

  她也会约三五好友在周末去西贡吃海鲜,去大榄郊野公园登山。她会和香港朋友讨论最近发生的趣闻。这些在她看来,都是“融入香港”的表现。

  来港5年后,是“走”是“留”,在桂丹丹心里早有答案。“我是愿意留下来的。”在她眼里,香港遍地是机会,购物环境舒适,基础设施完善,生活便利。虽然香港居住面积小,但毫不影响她对香港的喜爱。“每次出差一回来香港,我就有种到家的感觉。”(完)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