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访关锦鹏:导演生涯第三十年 还是关注香港电影

2014年04月06日 18: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香港4月6日电 题:专访关锦鹏:导演生涯第三十年还是关注香港电影

  中新社记者卢哲

  一部《女人心》,拉开了他导演生涯的大幕;紧随其后的《胭脂扣》、《人在纽约》、《阮玲玉》部部经典,他也因此被称为“女性电影导演”;《蓝宇》的好评如潮,他证明自己“关注人物和感情”;作为监制的《致青春》大热,他坦陈:“只想为年轻导演护航”……他是香港导演关锦鹏,从1984年指导《女人心》至今,他的导演生涯正走向第三十年。

  与关锦鹏的专访约在他的一场公开讲座之后。正在北京拍戏的关锦鹏专门回港两天,与香港市民分享他的影路心得。黑色圆领衫外套黑色风衣,牛仔裤加帆布鞋——坐在面前的关锦鹏与他在讲座中的语气一样毫无距离感。

  关于“香港电影”:现在的港产片,不足以称作“香港电影”

  一名理科生,误打误撞加入无线艺员训练班,慌忙中赶紧“恶补”文史知识,在电视台做场记、助理,后来竟然成了电影人——关锦鹏在容纳百余人的小剧场谈起自己的入行经历,还忍不住跟台下的影迷一起哈哈大笑。

  “说实话,现在很多时候强调自己是香港电影的港产片,我觉得质量比不上新浪潮时期的香港电影。它们对本土的关怀、对人物的理解,都不足以说它是香港电影。”关锦鹏说出这段话,台下一片安静。

  关锦鹏在专访中解释说,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作品,都反映了电影人对本土的理解和关怀。“面对历史变迁,导演肯定会有所感,有对这块土地的过去、现在、将来的思考,哪怕是迷茫的,但是我们关心。这些自然会融入作品。”

  现在的香港电影呢?“太浮躁”,关锦鹏说,“像《喜爱夜蒲》一类的所谓通俗电影,它是一种现象,但这跟这块土地没什么关系,搬到台北拍也行。”

  关于“监制”:《致青春》之后,要做的更多

  2013年4月,由内地导演赵薇执导、关锦鹏监制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下称《致青春》)上映,取得7.2亿人民币票房。实际上,关锦鹏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为新导演担任监制,其提携新人之心在业内颇受好评。

  “《致青春》之前,我做监制的重点是融资。”关锦鹏曾认为太强势的监制会让导演“不自在”,但全程帮赵薇完成电影、看到赵薇作为导演的成长后,“我意识到监制应该像一个传授经验的老友,这才是对新人最大的帮助。”

  关锦鹏说,从此他做监制会提更多的意见,今年还将为《翻滚吧,阿信》的台湾导演林育贤监制其首部合拍片《藏地白皮书》,“这些年轻导演首次到内地拍戏,我愿意作为监制,帮他们挡掉一下我曾经走过的弯路、或者屏蔽一些干扰,让年轻人专心把电影拍好。”

  不过关锦鹏笑言,以后未必会做太多的监制,“拍戏才是我最想做的”。

  关于“内地市场”:成熟在即,香港电影人的机遇

  关锦鹏说,《长恨歌》的票房不佳原因之一是“没有抓住内地市场的快速变化”。变化到底有多快?关锦鹏想了想,“内地电影市场有点像1980年代的香港。”

  近年内地市场题材多元,《泰囧》、《北京遇上西雅图》等非高成本电影的成功让关锦鹏看到内地观众和市场“在变聪明”。

  关锦鹏指,现时内地的电影公司开始投资系统化、拍片制度化,无论题材选择和发行都有了更大的眼界。

  “合拍片还是很重要,其实早从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就开始了两岸三地的合拍。”关锦鹏认为,合拍片自《北京遇上西雅图》之后有了突破,“给题材、拍摄地、甚至合拍概念都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关锦鹏看来,现在的中国电影市场已在向类型电影发展。“我期待成熟的中国类型电影,”关锦鹏说,“这样香港电影人一点都不吃亏,因为香港电影从来都是在一个商业取向的环境中,把类型电影拍到极致。”(完)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