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半个留学”:在香港大学“上庄”(图)

2014年07月07日 13:20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半个留学”:在香港大学“上庄”(图)
香港大学本部大楼

  朱同学是香港大学文学院本科二年级学生,来自江苏南京,英文名叫Amber。香港于她而言,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语言、文化和生活习惯等各方面都有很大差别,“有点像半个留学”。

  【课程安排】

  在港大,“班级”的概念已经不存在,即使是一栋宿舍里的同学,也是来自不同的专业。

  相对于内地的大学,香港的大学在课程选择方面更加自由。每个人最多可以安排两门主修外加一门辅修,或者一门主修加两门辅修,只要毕业前达到学分要求即可。比如Amber就以“比较文学”为主修,同时辅修中文和西班牙语。

  学校按照文、理、工、商、医等大类进行招生,因此在大一刚入学的时候,每个同学并没有明确细分的专业。学生可以在大类范围内,选择自己感喜欢的课程,到了大二的时候才决定主修辅修的专业,比如Amber所在的文学院就包括了中文、政治学、比较文学、社会学、小语种、英文、美国文化研究等。当然,在选课的时候也要预计自己今后的主修辅修课程,否则学分修不够可能会影响今后毕业的进度。

  港大文学院的学生每学期最多只能选6门课,这与内地的大学每周最多十几门课相比,看似相差很远,但实际上香港的大学生并不空闲。

  对于注重绩点的同学来说,学习任务其实比较重。以Amber的课程为例,虽然她本学期的主修和辅修加起来也只选了5门,但是除了每个星期每门课程2小时由教授讲授的理论课外,还有由各课程Tutor(类似于国内的助教)主持的1小时讨论课。另外每门课还有相关的阅读材料,比较文学专业的老师通常会选好系列的文章,送到与学校合作的印刷店打印装订成本。

  讨论课上,学生们需要结合理论课以及阅读书目的内容进行讨论,讨论的表现计入平时成绩。因此,理论课的时候要求认真听讲的同时,书目的阅读更是不能懈怠,讨论课前还要做好准备功夫,所以实际上学习任务比国内还重。

  【学习氛围】

  在港大虽然每个学生的选择都很多元,不过Amber自己也承认,“大部分内地学生还是会比较看重绩点。”大部分内地学生在香港本地学生眼中,很多时候被神化为“学霸”的形象。

  【社团活动】

  在港大,学校社团被称为“庄”,加入社团被称为“上庄”。

  Amber所在的“青年文学奖协会”,“庄内”一共有9个人,其中7个是香港学生,2个是大陆生。在平时的交流中,她发现两地的观念和文化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比如说Amber认为自己所在的“庄”作为一个文学社团,在选择同学来稿的时候应该偏重于文学性和学术性。不过,香港的同学更喜欢口语化、轻松活泼一点的文章,他们希望有更多读者能够看懂。

  但是她也觉得,在活动组织方面,确实从香港学生当中学到了很多,比如拉赞助、对外交流等方面,他们显示出的成熟和专业,使她获益良多。

  港大的栋宿舍被称为“Hall”,每一个Hall由学生组织的委员会进行管理,Hall下面会有各种类型的活动社团。对于很多不太注重绩点的香港本地学生而言,这些Hall活动是提高他们社交和活动组织能力很好的机会,不过对于大部分想专心学习的内地学生而言,Hall 的活动实际上占用了很大一部分学习时间。

  宿舍楼里有厨房,可以自己买菜煮饭,比起在外吃饭可以省很多钱。

  【毕业选择】

  和很多就读经济金融专业的内地学生不同,Amber毕业后并不打算留在香港就业。虽然香港的媒体行业相对发达,Amber自己毕业后也想从事媒体行业,但是她觉得香港的文化类媒体并不是很发达,“我比较想做偏文学性、学术性的事情”。

  麦明杰

【编辑:丁文蕾】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