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港大深圳医院医生卸下“创收”包袱 医生累并快乐

2014年09月11日 14:17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港大深圳医院医生卸下“创收”包袱医生累并快乐
港大深圳医院门诊限号每天30人,病人的就诊时间明显增多。 资料图片

  9月1日开始,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以下称“港大深圳医院”)调整了全科门诊打包收费标准,由原试行的130元/人次调整为200元/人次。而在此之前,媒体就该医院财务问题也炒得沸沸扬扬,其后深圳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回应称,医院的所有开支均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医院的预算是收支平衡的。

  事实上,从2012年7月1日开始,作为国内公立医院改革和深港在公共领域合作的双重样本,港大深圳医院一直备受社会的关注。到底这一场改革是成功还是失败?作为这场改革的参与者,港大深圳医院的几位医生向记者讲述了离开体制后的执业变化,对于他们来说,新的工作很累但是很快乐,也更有医生的尊严。

  1

  转身:从教授到驻院医生

  几年前偶然一次来深圳开会,左石得知深圳正在建设一家大型的综合性三级医院。2012年5月,当这家医院开始向全球发布招聘信息时,他终于知道这家医院叫“滨海医院”,后来又改名为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由香港大学负责管理和运营。

  “第一是香港大学的品牌不错;第二我是搞肝胆外科的,香港大学的肝胆外科在世界上也是久负盛名;第三是这家医院的布局、政府的支持都很不错。”经过一番考虑,左石辞掉了原来的工作。当时国内外1400多人来竞争港大深圳医院外科7个岗位,经过筛选后挑选了30人来面试,最后面试环节又刷掉20多个,左石成为最后被留下的7个人之一。

  来到港大深圳医院,首先要面对的是职位上的变化。港大深圳医院医生级别与香港一样,分为驻院医生、副顾问医生、顾问医生三个级别,而内地医生分为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四个级别。然而,医院最初招聘人才的时候,基本上只招驻院医生,很少招聘副顾问医生。当时左石已经是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的副主任医师,也在医学院担任教授,到了港大深圳医院之后,他需要从驻院医生做起。

  和左石类似,在来港大深圳医院之前,张丽君已经是一个有20多年科研、临床及教学工作经历的主任医师。2002年5月,张丽君作为“双高”人才被福田人民医院引进,担任福田人民医院香蜜湖风湿病分院院长助理,协助院长筹建风湿病医院和广东医学院风湿病研究所,该院的风湿科也被评为深圳市重点学科,而她本人也是第一学科骨干。2012年10月,张丽君竞聘了港大深圳医院内科风湿免疫科副顾问医生的岗位。

  运营两年来,高薪也一直是港大深圳医院的标签。据悉,该院医生平均年薪达56万元,其中最高薪酬达到97万元,而这样高标准的薪酬也被内地医生所羡慕。事实上,左石和张丽君在原来的工作岗位薪酬也并不低。“说实话,我决定来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薪酬方面的因素,是港大这个平台和医院的改革理念、模式吸引了我。”左石坦言。张丽君在福田人民医院的时候,也一直很受重视,2003年就被原福田区卫生局推荐为深圳市妇女代表、深圳市人大代表等。

  港大深圳医院是国内首家实行全员聘用制的公立医院,所以员工都没有了铁饭碗。“这就是一个紧箍咒,促使我们时刻牢记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张丽君说,除了自觉性,医生的自律性也更强了,“比如有的病人会给红包,我都不会要,有的实在推不掉,就会上交到医院专门为此类情况设置的病人基金账户”。

  “由于编制不同,在这里管理上更严格,没有原来的弹性,作为医生来说压力更大了。”左石说,港大深圳医院实行全院聘用制,抱着混混看的想法是绝对待不下去的,“我身边的同事都是怀有满腔热情、抱着做一番事业的心态来干的。这种聘用制度刺激了医生踏踏实实提高自身的技能,在医生和医院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

  2

  变化:给病人的时间多了

  在同行的眼中,港大深圳医院的医生是非常令人羡慕的,待遇高、工作量小,而且周末也不用上班。然而,在左石和张丽君口中,这份工作却一点都不轻松。每天早上8时到医院后,张丽君会先去住院病房查房,查完房后如果没有特殊情况,9时再要去门诊,开始一天的门诊工作,一直到下午5时30分再回到病房去查房。“周一到周五都是常规门诊,周三下午是国际医疗门诊,周三上午是教学查房,将近3个小时,如果有剩余时间还需要检查住院病历。”张丽君说。

  为了保证医患之间有更多时间交流,医院门诊限号每天30个病人,张丽君偶尔会加号到35个。“现在给病人的时间是10—15分钟,复杂的病例,有时也会占用30分钟,甚至1小时。”张丽君说。与病人交流那么长的时间,这是以前工作中从没有过的,以前不限号,她的专家特诊基本上要看80—100个病人,给一个病人的时间最多5分钟,病人感觉被忽视了,认为医生没有仔细看病,而医生不限号,忙得都不能去洗手间,甚至连吃饭的时间也没有。

  张丽君说,现在老百姓、医生看病都很累,医患关系紧张日益成为急需解决的课题。如果限定医生为病人看病的时间,这是为医生和病人着想。“有一个病人是强直性脊柱炎,这个病最重要的就是要运动,我就会详细告诉他如何去运动,比如运动节奏要慢等。除了诊断疾病外,会告诉病人很多健康知识,这些内容是3分钟门诊说不完的。”张丽君边说边往座位后的桌子上拿起几份健康宣传资料给记者看,在送走每一位门诊病人之前,她也会把这些资料拿给病人,让其仔细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的方法。

  张丽君说,医院进行的一些改革和探索正在朝着改进医患关系的方向努力。“预约门诊避免了病人心烦急躁的等待情况,病人不需要很早就来排队,根据预约时间来院就诊,也更好地改变了就医环境。给病人和医生多点就诊时间,多点沟通,可以让医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倾听、思考和解释病情,这也是目前我们能够看到的可以缓解医患紧张关系的一个措施。”张丽君说,现在来医院找她看病的人也越来越多,“有时候病人需要,还会把办公电话、门诊护士站的电话留给他们,以方便病人应急咨询”。

  “以前看完一个病人最长的就是10分钟,一般就3—5分钟看完一个病人。”左石也表示,现在在门诊看一个病人花费10—15分钟,让医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病人沟通,病人得到了充分的尊重,而充分的交流也可以解答病人很多疑惑。

  3

  融入:从单打独斗到团队作战

  过去两年,港大深圳医院共收到1202宗病人投诉,投诉率为0.1%,为行业较低的水平。左石在医院也被患者投诉过一次。

  一天下午,他接诊了一个肝囊肿的患者,在检查后给患者开了B超单,“当时我要病人去B超室看人多不多,如果不多的话下午就可以做,如果人多的话就得明天来做。”左石说,病人去看了后回来告诉他,B超室人很多,并表示就是冲着医院人少才来的,而且要求一定要今天做,不然就要退费。于是,左石就协助患者去退费,但是患者又嫌退费流程麻烦就把他投诉到医院的病人关系科。

  “其实病人对医院快速看病的期望太高了。”左石说,医院的门诊量在逐渐上升,目前日门诊量约为2500人次,人流量大,病人检查排队的时间就长了。而且在港大深圳医院沿袭了香港的作风,一切都按照规章办事,看病实行预约制,无论有没有熟人都不可以插队。“这种制度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因为对内地某些病人来说,似乎走捷径已经是常态,但是这对普通老百姓不公平。”左石认为,这种制度的持续需要医患双方来建设和遵守,把一些好的制度融入生活习惯中。

  在业务上、管理上、护理上,香港管理层有自己的制度和流程,制度是香港的制度,但是执行的环境又是在内地,这让在医院工作的内地医生经常会产生一种香港制度是否符合内地实际这样一种想法。在港大深圳医院,左石一天内要负责门诊,要负责手术,要负责内镜,还要去处理住院病人的相关问题等,在面临两种文化的磨合和碰撞的时候也会觉得很辛苦,每天要付出的汗水和努力也比原来多很多。

  “香港医生有很好的方面,做事一定要有理论依据。”左石表示。左石所在的大外科有不少香港大学派来的顾问和副顾问,两地的医生经常会一起做手术,比如探讨门静脉高压时,香港很少做脾静脉切除、脾脏断流的手术,而且很多病香港也没有出现过,香港的医生会查阅国际文献。

  港大深圳医院的治疗方式和理念会与内地也有很大不同,内地医生进入医院后会按照香港的标准执行。“以前我们的习惯有些不一样,但进到港大深圳医院之后就会慢慢学习、理解和遵循香港的操作模式。”左石说。在他看来,这样一种模式对整个医疗还是有好处的,患者无论面对哪位医生,都能得到统一、标准的治疗,不用担心治疗方法和效果因人而异。

  内地是名医支撑医院,而港大深圳医院是名院支撑医生。“中国的病人往往都是看了很多家医院之后再决定在一家医院进行手术,而且每次去医院都要去找名医、找熟人。”左石说,而在这里病人可能不知道给他看病、手术的医生是谁,因为整个看病过程需要医生团队来商讨决策,“遇到病情复杂的病人,医生团队会收集病人资料做成PPT,香港方面的医生和内地的医生共同讨论鉴定,决定治疗方案,病人也不需要担心手术到底谁做会更好。”这样的医生团队模式也会逐渐改变人们就医的观念和不好的习惯,“我们医生也不用单打独斗,而是融入一个团队中。”左石说。

  4

  收获:放下包袱开心做医生

  虽然工作繁忙了,感觉非常踏实,因为每一位病人都是经过仔细看诊,出现医疗纠纷和差错的几率就大大减少了,每天都可以开心、踏实地睡觉了。其次,港大深圳医院并没有强制要求医生必须发表SCI文章、搞科研,医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做。

  谈起科研论文,有一件事让张丽君一直铭记在心。那是她两年前来医院报到那天,医院大内科主管朱知梅教授来找她谈话,并给她提了三个要求。“当时我一听到他说提三个要求,心里就想‘别又是要写SCI文章、报科研项目啦。’”张丽君说。然而,出乎她意料的是,朱知梅给她提的第一个要求是在这家医院对病人态度要好,第二个是对病人的服务质量要好,第三个是要求她在这里工作要开心。

  直到现在,她依然很感动朱知梅给她提的这第三个要求。她说,自己也做过科室管理人员,但是从来没想过对下属提这种要求。“这两年来,我在这里工作很开心,遇到什么疑难问题,我们大家总是会一起讨论,在遇到有些家属不理解医学难题或难以沟通时,朱教授总是支持我们,陪着我们一起面对,这种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也是我最大的收获。”张丽君说。

  港大深圳医院运营两年了,医院在发展,但是仍有声音质疑其发展未达预期。根据深圳市政府与香港大学的协议,在医院运营5年后,也就是到2017年,深圳市政府将不再对医院的运营进行投入,医院将自负盈亏。因此,外界对医院5年后的发展仍有疑惑。

  现在已经进入医院发展至关重要的第三个年头,很多医生都在观望,港大深圳医院这种模式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因为医院现在的发展也会决定自己的未来。为了让医院能继续发展,医院的每一个员工都在努力。“比如在外科,医生们都注重发展绿色手术技术,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高值耗材,循环利用一些基本耗材,在减轻病人经济负担的同时,也为医院节约成本。”左石说。

  左石的另一个身份是医院工会主席。他这个工会主席是由医院员工投票选举出来的,不对院长负责,而是对医院员工负责。为了给员工争取福利,也为了通过组织活动凝聚员工的斗志,减少员工的担忧,工会不定时组织些文体活动、英语培训等。张丽君说,来医院这两年虽然比较辛苦,但是很开心、很充实,如果医院和病人需要,她愿意在这里干到退休,“只要每个人都去努力,给医院带来正面的影响,医院的病人量就会上去。”在她看来,如何平衡盈利和实事求是办医应该是国家需要考量的问题,公立医院不能为了追求盈利牺牲医疗服务质量,公立医院应该体现其公益性。

  来医院一年后,张丽君就已经由副顾问晋升为顾问,左石也由驻院医生晋升为副顾问了,他们的顺利晋升让很多年轻的医生看到了希望。5年期满后,医院的命运又将如何?左石和张丽君都不知道,不过,起码现在,他们在医院都有收获,改革的探索也有成效,他们希望这场改革能一直走下去。

【编辑:丁文蕾】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