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需反对借“人道主义”名义干涉叙利亚局势

2012年08月31日 16:1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联合国安理会30日就叙利亚人道主义局势举行公开会议。从与会代表的发言来看,安理会理事国都认同叙利亚人道主义危机日益加剧,承认难民问题给叙利亚周边国家造成了严重影响,一致认为需要为叙利亚难民提供更多援助,重申安南六点建议和日内瓦会议公报仍是解决叙利亚问题的基础,但一些国家在如何应对叙利亚人道主义危机问题上仍存在严重分歧。

  人道主义局势恶化

  此次会议由安理会本月轮值主席国法国发起,法国外长法比尤斯主持了会议。新任联合国秘书长叙利亚问题特别代表卜拉希米出席了会议。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埃利亚松和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古特雷斯在会上汇报了叙利亚人道主义局势的相关情况。

  埃利亚松在会上说,目前叙利亚境内有超过250万人急需得到援助和保护,比今年3月的100万人增加了一倍多。同时,联合国计划为在叙利亚的各项救援行动筹集1.8亿美元,目前只有一半到位,一些重要领域援助行动几乎没有得到任何资金。

  古特雷斯说,截至8月29日,已经登记和正在等待登记的叙利亚外逃难民人数达到22.9万,这一人数还在迅速增加。这些难民大多进入土耳其、约旦、黎巴嫩和伊拉克,其中土耳其接收的叙利亚难民最多,目前已突破8万人。约旦、黎巴嫩和伊拉克境内的叙利亚难民人数也分别超过7.2万、5.7万和1.8万。

  分析人士认为,从与会代表的发言来看,安理会理事国一致认同两人的观点,即叙利亚的人道主义局势急剧恶化,叙利亚外逃难民正在对邻国的社会、经济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国际社会应对危机的能力受到考验,需要加强对叙利亚的人道主义援助。

  人道主义援助将增加

  在为叙利亚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的问题上,安理会理事国均响应埃利亚松和古特雷斯的呼吁,敦促叙利亚各方为人道主义救援提供安全通道,与联合国等人道救援机构保持合作,确保人道救援物资的及时运送和分发,同时表示将兑现承诺,继续为援助计划提供资金。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表示,中国已向叙利亚人民提供了紧急人道主义援助,近期还准备向相关国家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用于改善其境内的叙利亚难民人道状况。

  英国外交大臣黑格宣布英国将再为叙利亚提供人道主义捐款450万美元,使捐款总额达到4600万美元。法比尤斯宣布,在此前为叙利亚人道主义救援行动和难民提供360万欧元的基础上,法国决定将财政援助再增加500万欧元。

  除了一致同意加大对叙利亚的人道主义援助力度之外,绝大多数与会代表都重申了安南六点建议和日内瓦会议公报对于解决叙利亚问题的重要性。李保东说:“安南六点建议和叙利亚问题‘行动小组’日内瓦会议公报体现了国际社会的共识。”黑格在会上也表示,安南六点建议和日内瓦会议公报仍然是解决叙利亚危机的最佳基础。

  关键问题仍有分歧

  然而,在如何应对叙利亚人道主义危机乃至解决整个叙利亚危机的具体方式上,安理会内部仍然存在分歧。

  土耳其外长在当天会议上建议联合国在叙利亚境内建立流离失所者营地,并为这些营地提供全面保护,其实就是要建立所谓的“安全区”或“缓冲区”。从本质上说,这与西方国家所说的“禁飞区”如出一辙。

  对此建议,埃利亚松表示,联合国注意到在叙利亚境内建立人道主义走廊或是缓冲区的呼吁,这些提议涉及一些重大问题,需要谨慎考虑。古特雷斯说,“痛苦的经验”证明,为这样的“安全区”提供有效的保护和安全几乎是不可能的。

  分析人士认为,在叙利亚境内设立“缓冲区”或“安全区”的建议,实际上就是要对叙利亚进行军事干预。正如李保东所提醒的那样,“我们要特别警惕和反对以‘人道主义’为名行干涉内政和军事干预之实。”南非代表巴索·桑库也重申,叙利亚危机不能通过军事手段解决,对于平民的人道主义援助或保护不应成为推动政权更迭的幌子。

  分析人士指出,与会西方代表还强调叙利亚危机的解决需要“政治过渡”,实际上就是要推动叙利亚的“政权更迭”。黑格说,国际社会现在就必须做好准备,以便为未来的叙利亚“新政府”提供支持。法比尤斯强调,叙利亚危机的应对之策不能仅以人道主义需求为基础,而必须尽快启动“政治过渡”。

  对此,李保东表示,缓解叙利亚人道主义局势的努力,必须恪守中立和公正原则,尊重叙利亚的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必须防止把人道主义问题政治化,坚持人道救援非军事化。古特雷斯也强调,只有通过政治方式解决叙利亚危机,实现和平,才能结束这场人道主义危机。(王雷 顾震球)

【编辑:况聃】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