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韩国今将第三次发射“罗老号” 曾屡屡受挫(2) 查看下一页

2012年11月29日 00: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罗老”号命运多舛的原因

  韩国“罗老”号从2002年立项至今,期间出现过许多困难与挫折,回顾“罗老”号10年的研发历程,可以看出其命运多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韩国航天技术较为薄弱,缺乏相关性技术,先天性存在不足。有专家指出,中远程导弹和搭载人造卫星的运载火箭基本原理几乎相同,具备了中程导弹以上的能力就具备了发射卫星的基础能力。韩国的中程弹道导弹能力几乎为零,因此,其火箭技术储备是非常薄弱的。

  分析称,火箭发射可谓是航天业中最复杂的高科技之一,并且火箭这种产品又没有更多试验的机会,它对技术的整合能力和吸纳能力要求很高。而“罗老”号却制订了高起点、高标准的技术要求,所以,韩国这种不顾自身实力和技术经验的做法自然会适得其反。

  其次,韩国在与俄罗斯展开合作研发火箭后,彼此在协调上也存在矛盾。韩国《每日经济》称,韩俄两国科研机构本来在2004年10月签署协议,商定共同研发一级火箭,但俄方为了防止技术外泄,之后便强化监督,造成韩俄两国科技人员的合作氛围被打破。

  对于“罗老”号多次推迟发射,韩国《韩国经济》2012年10月曾对俄火箭技术提出质疑,该媒体援引高丽大学教授徐勋的话称,“罗老”号由韩国和俄罗斯两个国家以及100多个机构联合研发,因此存在许多不协调的地方。

  此外还有媒体称,韩国的传统盟国美国与日本出于种种担忧,都拒绝向其转让相关技术,致使韩国火箭运载技术一直止步不前,未能取得重大突破。

【编辑:吉翔】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