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日媒:民主党政权走过混乱三年 领导力受强烈质疑

2012年11月29日 15:34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文章认为,民主党3年前在日本实现二战后首次执政,但民主党政权施政无方,每年更换一个首相。日本民众对民主党的期待很大,但失望和落差也就更大

  【日本《东洋经济》周刊11月24日一期文章】题:即将结束的民主党政权走过混乱的三年

  “尽早解散”实属无奈

  11月14日,野田佳彦首相和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在众议院举行党首讨论。他说道:“如果你们能够同意削减众议员数量,本周末也就是16日解散也没有关系。就定下16日解散吧,就这样了。”

  安倍回应道:“这是承诺吧?那就这么决定了。接下来,就让国民来判断究竟谁更适合承担政权重任,谁能够让日本摆脱通缩,谁能够让日本实现经济强劲增长!”野田反击说:“只讨论具体技术问题而没有思想决心的自民党不会获得政权。我们民主党正是凭借决心而在不断努力。”

  从各种民意调查来看,民主党将在大选中遭遇惨败。在2009年大选中,民主党获得了308个议席。而今,小泽一郎率领的“国民生活第一党”已经脱离民主党而去,个人离党的议员相继出现,截至11月14日,民主党在众议院的多数地位已经仅有6席优势。

  如果将解散众议院和大选时间推迟至明年7月与参议院选举同日进行,将可能造成民主党更惨重的失败。“民主党现任大臣可能也只有几人能够保住议员席位。”如果民主党议员数量降至100人以下,该党将面临消亡的现实危机。成为“跛脚鸭”之后的政治家,在外交方面也完全不被别国视为合格的对象。野田首相正是从这些因素出发,才决定“尽早解散”。

  领导力受强烈质疑

  民主党掌握政权以来,已有3年零2个月。这也是战后首次真正的政权更迭。这期间,民主党共出现了3位首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自2006年安倍晋三就任首相之后,自民党每年更迭一位首相,而民主党则延续了这一“惯例”。很多国民真切地感到,对民主党的期待很大,因此失望和落差也就更大。

  自前首相鸠山由纪夫提出将冲绳普天间基地“最低迁至县外”之后,民主党政权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就开始迷失方向。在东日本大地震和福岛核事故期间,前首相菅直人的指挥犹豫不决。这3年间,政治家的领导力受到了强烈质疑。

  2009年的民主党施政纲领提出,要重组预算并充分利用“埋藏金”,筹措17万亿日元的经费,以用于育儿补贴、高中实际无偿化,以及高速公路免费化。但是,民主党政府未能凑出这笔预算,导致政策缺乏财源支撑,使得预算更加依赖于国债,财政大幅恶化。

  在2012财年的预算中,国债发行额度超过了税收,达到44万亿日元。2012财年末,国债余额将超过1000万亿日元。民主党掌握政权的2009财年之后,日本预算对国债的依存度约为50%,每年国债发行额为40万亿至50余万亿日元,这已经成为常态化现象。

  在自民党时代,民主党批评“族议员”(代表相应利益集团的议员群体,例如“农林族”、“道路族”等——本报注)和官僚主导等,主张“去官僚化”、“政治(家)主导”的原则。在鸠山政权时期,取消了政策调查会、事务次官会议和党税制调查会等机制,试图推行政治(家)主导,但这导致政权陷入无法正常运转的境地,最终不得不重启这些机制。在税制改革和《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等存在争议的重要政策领域,执政党与政府之间频繁出现混乱,给人的感觉是:民主党处于一种“无法做出决断”的政治之中。

  新老问题堆积如山

  始于自民党时期的长期通缩经济,至今仍未看到摆脱的迹象。虽然消费者物价的上涨率略有上升,但7月至9月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仍然跌至了-0.9%。对于经济失速的担忧进一步增强。

  由于核电站重启事宜久拖不决,矿物燃料进口增加,9月份的经常项目收支自1996年以来首次出现赤字。在金融政策方面,民主党的大臣自己参与日本银行的政策决定会议,这种“压力政治”也是民主党政权的特色。

  诚然,经济界对于野田政权提高消费税之举予以了很高评价。但是,要将消费税率提高至8%,还要在2013年秋天至2014年4月期间作出最后判断。根据当时的景气状况,消费税增税有可能遇阻。现在评价野田首相的业绩尚很困难。

  摆脱通缩经济、灾区重建、能源政策和TPP等问题堆积如山。12月16日的大选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何种议题将成为主要争论点。

  自民党在选举中将很难获得过半席位,而只是成为相对多数政党,不可避免地要组建联合政权。包括与民主党组建联合政权在内,联合政权的构成将左右大选之后的政局走向。(作者山田彻也)

【编辑:况聃】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