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德国对"源头"负责捷克为"驱逐"道歉 反省化解积怨

2013年02月23日 06:00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捷克总理彼得·内恰斯2月21日在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议会发表演讲,代表捷克向当年苏台德地区德意志族居民被驱逐的历史事件道歉。德国和捷克各界对此表示赞赏,认为捷克在历史问题上的坦诚态度为两国关系进一步深化提供了条件。

  内恰斯20日—21日访问了巴伐利亚州,商讨双边政治经济关系。他也是第一位在巴伐利亚州议会发表演讲的捷克总理。在演讲中,内恰斯重申了1997年1月《德国捷克就两国关系及未来发展的共同声明》(简称《捷德和解宣言》)中的立场:在战后捷克斯洛伐克用暴力驱逐和迁移苏台德地区德意志族居民,剥夺他们的公民权利并没收财产,许多无辜民众受到了伤害和不公正待遇,特别是以集体名义承担罪责。对此,捷克方面表示遗憾。

  苏台德区问题一直是困扰捷克和德国的敏感话题。1938年,英法等国迫使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接受《慕尼黑协定》,将其境内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二战结束后,捷收回苏台德地区,并将当地240万德意志族居民驱逐出境,并没收其财产。被驱逐居民中很大一部分被安置在德国巴伐利亚州。德捷两国最终在《捷德和解宣言》中为这段历史积怨画上句号。宣言中,德方承认要为历史积怨的源头负责,“纳粹对于捷克人民的暴力政策”为“战后的逃亡、驱逐和强迫迁移”埋下了隐患。德国和捷克都为各自犯下的过错感到遗憾。最后双方表示“不让历史积怨带来的政治和法律问题对两国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内恰斯就历史问题道歉引起了在场巴伐利亚州议员的热烈回应,他们集体起立鼓掌。巴伐利亚州议会议长施塔姆说,这是在几十年的隔阂与偏见之后双方重新开始友好相处的历史性时刻。巴伐利亚州长泽霍费尔说,这标志着两国关系又往前大大迈进了。

  德国《南德意志报》评论说,内恰斯是第一个在苏台德区问题上做出如此诚恳道歉的捷克总理。他不是简单提及《捷德和解宣言》,而是刻意、全文不动地朗读出相关条款,这体现了他在历史问题上的诚意与和解意愿。代表苏台德区德意志居民利益组织的发言人说,内恰斯的表态看似一小步,却代表了捷克同德国关系的一大步。

  内恰斯的演讲在捷克国内也引起积极反响。《捷克日报》的署名评论说,捷克总理在解读历史问题上树立了榜样,而不是发表陈词滥调或简单敷衍。捷克人民将通过这样的政治演讲增强历史自省和民族自信。捷克外长施瓦辛贝格说,演讲在历史问题上取得了突破。这样,捷克同毗邻的德国巴伐利亚州发展关系的所有障碍都已经扫清了。

  德国《南德意志报》国际新闻编辑斯特凡·科内柳斯对本报记者说,内恰斯的演讲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两国战后一系列和解行动中的一部分。德捷和解经历了六七十年的艰苦谈判和意愿表达。至今两国仍然存在一定的紧张情绪。比如捷克人担心,如果在驱逐苏台德区德意志居民问题上认错过多,会不会导致他们要求赔偿?因此捷克和德国一方面采取了各种措施加强和解,另一方面在敏感问题上也很小心谨慎。不管怎样,政治家对历史问题的姿态对两国和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北京大学外语学院德语系教授李昌珂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内恰斯在德巴伐利亚州议会的演讲让许多德国人激动,也赢得了双方的赞许,这不仅因为捷克总理就历史问题进行了真诚的道歉,也因为这个歉意的背后是德国人用他们对历史问题的认真反省和反思换来了邻国的信任和友好。

  (本报柏林、北京2月22日电)

【编辑:卢岩】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