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美媒称“第六次大灭绝”将来临 人类能否挺过?(2)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5月10日 09:05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处于新的大灭绝初期

  我们的地球此前已经经历过五次大规模的灭绝过程。恐龙的灭绝是最近的一次,但却并非最致命的一次:那时地球上所有物种的76%被消灭了,恐龙只是跻身其中。但是在那之前的1.85亿年,曾经发生过一次极具破坏性的大规模灭绝,古生物学者甚至用“大灭绝”来作为那次过程的别名。

  发生在“大灭绝”期间的气候变化——很可能包括在西伯利亚持续了数百年的巨型火山的爆发--与我们地球目前正在经历的气候变化有些相似。不管人类是否对此负有责任,地球的第六次大规模灭绝都将会发生。我们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地球正在走向灾难--从鸟类和两栖动物灭绝速度的加快,到超级风暴以及最近的美国中西部干旱,这些证据都强化了这样一个观念,即我们可能正处于一次新的大规模灭绝过程的初期。

  比起寻找指责的对象,搞清如何准备好应对不可避免的灾难并幸存下来更加重要。作为一个物种,现代人目前的长期目标应该是至少再生存100万年。这一要求并不算高。我们知道,有一些物种已经生存了数十亿年,更多的物种已经生存了数千万年。

  当然,我们近期也可以做一些事情来自救:建立自然灾害和流行病的模型;建设更安全和更可持续的城市;使食物的来源离家更近。而且关键是控制我们的碳排放。但是除此之外,我们将不得不使用我们全部的技术知识来彻底改变我们所居住的星球--然后找到逃出地球,在月球和其他行星上建造城市的办法。而最后,我们的前途将存在于恒星之间。

  我们需要改造地球

  不管我们下多大力气控制矿物燃料的使用和碳的排放,地球上今后1000年的气候已经被永久地改变了。为了防止地球变得不适合人类居住,我们将不得不进一步对环境加以控制,同时让自己变成地球工程师,利用技术去影响地质过程。作为地球工程师,我们并不是要“治愈”地球或者把地球恢复成人类诞生之前的“天然状态”。这将意味着让我们在地球碳循环的变动中随波逐流,而地球的碳循环已经造成了多次大规模的灭绝过程。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实际上是完全反自然的:我们必须防止地球经过一次次周期性的变化,最终变成一个不适合人类以及人类曾经赖以演化的食物链网的大温室。换句话说,我们需要改造地球,使之适合于人类。

  要让地球变得对人类更友好,我们的地球工程项目需要给地球降温,并且从大气层中清除二氧化碳。这些项目分成两类。第一类被称为“太阳管理”,其目的是减少让地球升温的阳光;第二类被称为“二氧化碳清除”,也就是清除大气层中的碳。

  为了找到给地球遮蔽阳光的办法,笔者曾经造访过牛津大学。迄今为止,人们还几乎没有有意尝试过地球工程项目,不过着眼于未来的牛津马丁学院的宗旨是着手解决今后一个世纪里将会变得重要的科学问题。西蒙·德里斯科尔是其中的一位研究者,这位年轻的地质物理学家把自己的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时间用来研究历史上的火山爆发,另一部分时间用来考虑地球工程师怎样才能在地球大气层中复制出火山爆发的效果,同时不会炸坏任何东西。

  德里斯科尔希望建立计算机模型对历史上火山爆发对气候的影响进行模拟。之后他将利用这些模型预测地球工程项目的结果。

  在迄今为止人们尝试过的仅有的几项地球工程努力中,有一项是利用地球上适应性最强的生物--硅藻--来清除大气层中的碳。在多个实验中,地球工程师们在某些海域投入铁粉以促进那里的海藻生长。

  这导致了海藻的茁壮成长。科学家希望,作为其自然生命周期的一部分,这种单细胞生物可以除去空气中的碳,从而把讨厌的碳分子留在体内,同时向四周释放氧气。

  另一种可能性是利用岩石的帮助。有关通过人为操纵降低地球大气层碳含量的最吸引人的一种假设是由蒂姆·克鲁格想出来的,克鲁格是牛津马丁学院地球工程计划的负责人。

  不管我们如何做这件事,我们都必须开始让气候保持在一个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度上。我们不能听凭地球的碳循环来控制我们,而是应该去控制它。我们将通过利用从地球异常气候变化及地质演变历史中所学到的办法,让地球适应我们的需要。我们还需要让气候作出调整,以适应那些和我们共享地球生态系统的生物。如果我们希望人类继续存在100万年,我们就别无选择。我们必须掌控地球。

【编辑:董煜坤】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