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外媒聚焦汶川地震5周年 灾民坚信“会有好日子”

2013年05月13日 11:3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法新社北京5月12日电】中国今天纪念汶川地震五周年。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发文称赞政府的灾后重建工作。文章称那场地震为“一场深重的灾难”,而重建则体现了中国力量。

  该报在头版评论文章中写道:“在不到三年时间里,汶川灾区以令人惊叹的速度提前完成灾后重建任务。”文章称,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是对汶川地震五周年的最好纪念。

  《中国日报》称,中国从汶川地震中吸取经验教训,在上月发生的芦山地震中,学校和医院经受住了考验。

  民众坚信“会有好日子”

  【香港《星岛日报》5月12日报道】题:“一定会有好日子”灾民努力逆境求存

  汶川大部分民众均经历过流离失所、三餐不继的困境,但仍有不少灾民没有怨天尤人,而是自强不息地开创美好的前景。32岁的蔡云波为改善家人生活,不但当苦力赚取血汗钱,更兼当司机,种水果出售,“生活的确不容易,但只要努力,一定会有好日子!”

  居于汶川县克枯乡大寺村山区的蔡云波,为养活妻儿,除了从事建筑、装修、搬运等日薪制工作外,又栽种了十多棵梨树,将青梨拿到市集销售,前年更利用当局征收其农田所得赔款,购买一辆客货车,在汶川接载游客赚钱。重建后的汶川县城经济低迷,但蔡认为只要汶川人团结奋进,“汶川未来会更好!”

  【香港《东方日报》5月12日报道】题:汶川地震五周年哀伤母亲节

  今日是汶川大地震五周年之日,亦是母亲节,对于每名汶川母亲来说,具有双重特别意义。不少母亲选择坚强面对,甚至在灾后再度当上妈妈,重新踏上幸福生活的道路。

  居于震中映秀镇的董成香,两个女儿在地震中不幸遇难。为了抗衡伤痛,她将女儿画作绣在布上,希望留下女儿曾活着的证据。与此同时,灾后前夫罗成伟与她互相照顾,二人修好。

  二人的第三个女儿在2010年平安出世,取名罗可馨,寓意家庭生活能够温馨。董的刺绣作品更在香港义工团体协助下,成功推销,所赚资金令她现时当上餐厅老板。董成香认为,只有活得开心,才能令小可馨快乐成长。

  震区换新装生机勃勃

  【香港《成报》5月11日报道】题:5年胜20年汶川几番新

  汶川大地震发生五年,烙印仍然长存当地人心中。房屋倒塌、地面开裂、山体滑坡,五年前汶川地震时的凄惨画面,似乎仍然历历在目。不过,灾后重建让今天的汶川换上了新装,小城内街道整洁,道路畅通,新房林立,商业繁华。不少当地民众均表示,灾后重建,让汶川建设提速至少20年。

  汶川县委表示,大地震后全县17953户农房获重建、4487户城镇居民住房获重建,当年的受灾民众亦已全部搬进新房。为保障民生,一批医院、学校、体育馆等基础设施接连拔地而起,福利院、社区服务中心、集贸市场亦相继落成。

  然而,就在汶川迎来大地震的五周年祭前,距汶川直线距离仅约170公里的芦山县,又经历了一次七级地震的来袭,对刚获新生的汶川来说,是一场不小的考验。令人欣慰的是,大地震后重建的民房、医院、学校等设施基本没受重大损害。

  【《澳门日报》5月12日报道】题:灾后重建焕发生机

  五年前,一场以汶川县映秀镇为震中的8级大地震导致近9万人遇难失踪。在整个民族力量的托举下,灾区已获重生,并怀着梦想继续前行。

  映秀镇漩口中学遗址安放的汉白玉钟表,指针永远指向下午2时28分,面对残破断裂的楼体,人们仿佛仍能感到山崩地裂的冲击,但时光已过了五年,汶川地震灾区正在重建家园中实现华丽转身。当灾区民众走出灾难获得梦想的新生,在多难兴邦的道路上,中华民族向着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又迈出了一步。

  中国救灾能力进步大

  【香港《明报》5月12日报道】5年前的汶川8级大地震,死了近9万人;37年前的唐山7.8级大地震,死了24万人;20多天前的芦山7级大地震,死了200多人。有了互联网,要追寻记忆,就容易多了。在图片中搜寻唐山、汶川、雅安,苦难人民的面貌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救灾人员的衣着和救灾设备。37年前的救灾队伍,清一色由军队负责,救灾用的工具是铲和双手。5年前的救灾部队,军队以外,有救灾武警,身穿鲜橙色背心。雅安地震,灾区第一时间就出现了重型的起重机,救灾人员身上的装备多了通信设备,灾区出现了大型的帐篷、有规模的医疗队伍、赈灾中心。

  【香港《南华早报》5月12日文章】题:自2008年以来,北京吸取了地震救灾的教训

  在临近汶川地震五周年之际,许多人对灾难仍然记忆犹新。如果说还需要某种提醒的话,那么今年4月20日在四川省发生的一次震级稍小的地震让人们不禁回想起五年前的那次灾难。

  人们对上个月地震最为关注的问题是,2008年的灾难之后国家的重建工作。这并不仅仅是由于围绕香港政府要求议员同意捐赠1亿港元所引起的争论。这一要求重新引发了对2008年地震后所捐赠的100亿港元重建资金是否得到了良好利用的质疑。

  后续报道显示,我们在2008年捐赠的资金绝大部分用在了有价值的项目上。总体说来,尽管最初遭遇公众针对反应慢、效率低、不透明等问题的强烈批评,重建工作整体进展顺利。

  北京吸取了教训。这一次,在国家最高领导人的领导下,政府的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已大为提高。

【编辑:董煜坤】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