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邀请中国加入TPP协定 或可刺激中国经济转型

2013年05月31日 15:15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日前,美国商务部一位副部长表态称,欢迎中国加入美方推动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也就是TPP协定。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的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简称TPP协定。TPP最初仅是在文莱、智利、新西兰和新加坡4个成员国之间于2005年签署的不知名协定,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然而在2008年美国宣布想要加入这个组织,并引得一些经济体跟随之后该协定获得发展动力。2011年11月11日,日本正式决定加入TPP谈判。中国没有被邀请参与TPP谈判,TPP的构想是让最初加入的经济体形成组织核心,并逐渐吸收更多的经济体,在此之前他们与现有成员做出相同的承诺。

  昨天(30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作出回应,他说中方将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加入TPP的利弊和可能性。

  记者陈亮介绍,16日,正在日本访问的美国商务部副部长桑切斯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强调,TPP不是一个封闭的俱乐部,而是一个开放的平台,美国希望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加入TPP。对于TPP成为新的贸易准则,国际标准也是充满了期待。另外这位美国商务部副部长也特别指出,如果能承担起和先前加入成员国同样高水准的自由化义务,他也特别欢迎中国加入。另据了解,日本将会从今年7月起,重新参加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也就是TPP的谈判。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最新表示,中方主张各方在开展自贸区的建设时要秉承开放、包容、透明的原则,尤其是对发展水平不同的经济体,要体现灵活性,使各个经济体在一体化的路径上有更多选择。中方也一直重视并且跟踪TPP谈判进展情况,不断听取国内各个部门和产业界对于TPP的相关看法。沈丹阳也特别强调,中方将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分析加入TPP的利弊和可能性,并且希望与TPP的成员相互交流谈判的信息和资料。

  关于TPP协定,大家应该不是第一次听说。美国在接见到访日本首相安倍和韩国总统朴槿惠时都曾重点谈到这一议题,直到现在,美国终于把TPP协定与中国联系起来。从开始的冷落到现在的欢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沈骥如认为,这是美国的策略,当然到头来还得找中国,亚太地区不带中国怎么玩得起来!

  沈骥如:过去它是不邀请中国,因为它的一些规则、要求有点针对中国,比如对国营企业、劳工条件、环保、知识产权都有很严格限制条件,它估计中国不一定能承受,就是用这个先把中国排斥在外。它和其他国家包括谈成以后,中国愿意来就来,不愿意来就没有你。但是这一策略也是冒着很大的风险,因为美国在全球地位、经济地位在下降,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达到了美国一半多,这样大的贸易伙伴被排斥在外,重返亚洲就缺了一大块。美国在亚洲最大的经济利益不是日本,而是中国,所以美国重返亚洲、提振经济,离开中国很难办到。

  美国提出TPP协定不排除它有自己的小算盘,但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对这样的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提议还是持积极态度,沈骥如对此表示赞扬。

  沈骥如:作为中国,我们一直在关注TPP,各种区域合作倡议我们都是持正面积极的态度,最近几年区域经济合作,自由贸易其区域经济合作正在加快进行,中国这种态度是正确的。当然这个步骤节奏应该根据我们的国情来定。

  从发展的眼光来看,TPP协定并不可怕,不过对于处在国际贸易低端的中国,加入这样的协定势必面临一系列挑战,沈骥如指出,如果加入TPP,中国难免要在农产品、劳资、国有企业等方面遇到困难,但他同时指出,另一方面,这也能刺激中国经济的转型。

  沈骥如:TPP目前还是美国主导的,它是发展倾向于用法律规章严格的规定、自由贸易的条件,实际上韩国首先是反对,如果是零关税,东盟很多农产品也要被它击跨了,所以他们已经在表示有困难。中国农产品市场完全零关税的开放也是有困难的,另外像劳工条件,如果完全照西方目前的标准,可能我们有一定难度,还有对国有企业的限制,这都可以在谈判当中争取,参加TPP谈判可以倒逼我们国内一系列改革加速进行。

【编辑:孔庆玲】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