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日本公布新经济增长战略 专家称未解决根本问题

2013年06月05日 14: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日本公布新经济增长战略专家称未解决根本问题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资料图)

  中新网6月5日电 据《华尔街日报》中文网5日报道,全球投资者开始质疑日本经济复苏计划之际,日本首相安倍晋三5日揭晓了一份旨在提振该国长期增长前景的蓝图,承诺实施一系列改革,所涉领域涵盖广泛,比如不景气的农业和能源市场,以及鼓励外商投资和风险资本的新税收优惠。对此,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解决日本经济长期低迷根源问题所需的一些艰难决定遭到了回避。

  媒体分析称,其中一些措施即便不会对长期增长产生影响,也可能产生短期市场影响,例如建议放松对于日本庞大公共退休基金的投资规定,允许这些基金购买更多股票并卖出回报虽稳定但很低的政府债券。

  就此备受期待的“增长战略”(旨在补充此前震撼市场的大胆财政和货币刺激计划)中,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该战略只包含了一些温和措施,使得工业巨头裁员变得更加容易,外界广泛认为就当前需求而言,这些工业巨头职员冗余。

  日本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山田(Hisashi Yamada)称,安倍的提案不足以帮助日本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克服通货紧缩问题;劳动力市场不改革,日本经济增长就会碰壁。

  媒体报道称,安倍晋三发表讲话正值金融市场的敏感时期。据悉,自去年11月中旬安倍竞选活动开始以来,日本股市一度上涨了逾80%,然后大幅回调,日经指数在过去10个交易日里下跌了15%。

  安倍晋三于当地时间5日中午在东京发表演说称,现在是日本成为全球经济引擎的时候了。

  分析指出,安倍所谓的第三只经济刺激计划之箭旨在向外界展示,备受关注的“安倍经济学”不仅仅只有大规模的新公共项目支出以及增加货币供应量等立竿见影的前两只箭。正如安倍在他的讲话中所说的,安倍经济学的目标是让努力工作的人享受到实体经济增长的成果,而不是短期的货币游戏。

  官员们表示,这一计划一旦实施,将结束日本长达十年的通货紧缩局面,并帮助日本在未来十年内实现年均2%的增速,该增速比过去十年的增速高出一倍多。该计划将医疗保健、医疗设备和制药作为日本最主要的增长领域。日本是全球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

  目前还很难判断该计划可能产生的影响,原因是诸如拟定 税额的规模等诸多细节要到今年晚些时候才能确定。很多条款也需要国会通过相关法律,而这些法律尚未起草。

  据悉,在过去十年中,日本前几任首相曾出台了多项“增长策略”,但大多收效甚微。该计划的支持者认为对这次的计划可以持乐观看法的理由是安倍似乎比他的很多前任更有影响力和持久力。安倍领导的自民党预计将在7月份的选举中获得压倒性的胜利,这将使他能够牢牢控制立法程序。

  报道称,在日本政府5日将首次公布上述计划的全部内容的同时,安倍晋三在早些时候发表演讲时介绍了其中的部分方案,这些方案要求采取措施促进资本支出,并将农产品出口提高一倍。日本政府业已采取了计划中包含的一些重点措施,包括日本国会近期通过的增加研发税项减免的法案,还简化了环保方面的监管规定,由此预计日本将在十年来批准建设首座新的燃煤电厂。

  不过,一些措施的力度远不如专家们早些时候所倡导的那样大。对于一项要求日本企业在董事会任命至少一位独立董事的建议,企业只要进行公开说明就可以不任命独立董事。批评人士表示,不设立独立董事将削弱股东对日本企业的信任度。

  上述计划包括了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具体内容。日本政府通过制定新规来实现这一目标,例如要求加强职位匹配和新职介绍服务等,而不是让企业迅速解雇冗余人员。据政府估计,日本企业的冗余人员总数为460万人。

  分析称,尽管该计划纳入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企业税减免措施,但是未包括许多商业团体认可的全面减税内容。

  NLI Research Institute的资深经济学家Tsuyoshi Ueno表示,在某些关键政策方面,安倍政府的“第三只箭”可能令人失望,例如它将在全国范围内削减公司税率的建议搁置一旁。安倍晋三声称这项计划旨在弱化政府职能,重新激发日本私营部门的活力。Ueno表示,相信日本民众和企业的创造力及取得突破的能力,这才是安倍内阁的作用,私营部门的力量是“安倍经济学”的关键推动力。

【编辑:董煜坤】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