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外媒聚焦习奥庄园会晤:展现中国首脑灵活外交风格

2013年06月05日 15: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视频:英国《每日电讯报》:期待“习奥会”为未来数十年奠定共同繁荣的基础  来源:上海东方卫视


 

    安纳伯格庄园位于洛杉矶以东110英里左右,是已故美国出版巨头、慈善家兼前美国驻英大使安纳伯格和他的夫人丽诺尔的故居。这座位于南加州沙漠绿洲中、号称“西部戴维营”的著名庄园,因为下月初将举行的中美两国领导人会晤,再次吸引全球关注的目光。中新社发 毛建军 摄  

  中新网6月5日电 综合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6月7日至8日在素有美国“西海岸戴维营”之称的安纳伯格庄园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对于中美两国政府换届后的首次元首会晤,外媒高度关注。分析称,“庄园会晤”凸显中国首脑令人称赞的灵活外交风格,也突出中美双方愿意就实质问题进行对话、共同打破“崛起大国-老牌大国”交互旧模式的决心。

  中国首脑外交风格灵活 展现开放心态

  对于中美两国领导层换届后的首次首脑会晤,美国政府官员赞赏习近平处事灵活和愿直接沟通的开放心态,认为这样的性格特点对于为期两天的非正式峰会来说是个好兆头。

  布鲁金斯学会的高级研究员巴德尔(Jeffrey Bader)认为,习近平是个不一样的中国领导人,不拘礼节,愿意交换意见。他说,这位中国领导人愿意远离华盛顿的繁文缛节,举行小范围内会谈,这一点值得关注。

  据悉,本次“习奥会”将是两位领导人两年之内的第二次面对面的会晤,两国政府都致力于为更好的合作关系打下基础。去年,习近平以中国国家副主席的身份访问了华盛顿,给美国官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美国《华尔街日报》指出,在那次访问中,习近平和奥巴马在白宫总统办公室进行了大约90分钟的会晤。今年3月习近平接任中国国家主席时也曾与奥巴马通电话。

  另外,习近平也与美国副总统拜登打过交道。当时习近平与拜登一同出行,会见加州州长,还在艾奥瓦州马斯卡廷(Muscatine)与他曾经在那里住过的一户人家重聚。

  “庄园会晤”重视实质 会议地点专开中文网页

  为了迎接中国首脑的到来,安纳伯格庄园日前专门开设中文网页,用中文介绍它的历史、设施等方面信息。该网页上写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六月在庄园会晤,那里是前美国大使沃尔特•安纳伯格和他的夫人莉奥诺在南加州的避寒别墅。”

  中文网页上还称,沃尔特•安纳伯格和莉奥诺•安纳伯格对未来后代人使用安纳伯格庄园明确了许可项目的范围:它的设立是作为各代国家和世界高端领袖为寻求解决当时最紧迫问题所需之私密、安宁以及“暂息”的“世外桃源”。介绍中还说,庄园内藏品丰富,包括中国瓷器及雕像作品等。

  美联社称,两国首脑原本第一次会面应是在今年9月俄罗斯举行的G20峰会上,提前见面的信号表明中美都有迫切意愿增进关系。与传统会见相比,“庄园会晤”更加非正式,有利于领导人之间建立更融洽的关系,也表明美方希望此次中美峰会能将重点放在对具体问题的讨论上。

  美国《沙漠太阳报》网站报道称,中方决定进行工作访问,而不是举行隆重的首脑峰会,表明中国政府抛开形式,注重实质。

  中美需打破“崛起大国-老牌大国”交互旧模式

  《华尔街日报》刊文指出,中美两国领导人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下一步如何打造新的中美权力关系。历史已经表明,当崛起的大国对老牌大国形成挑战时往往会造成冲突,但双方需打破这种旧模式,避免冲突。

  《纽约时报》中文网称,中美关系正处于“重要历史时期”。现在正是探索“两个大国间新关系”的时刻。在这次被称为“见面会”的私下会谈中,两位领导人将确立两国之间的关系。华盛顿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Lardy)说,双方都“在艰难地构建新形式的大国关系概念”。

  “如果没有中美合作,任何重大的国际问题都无法得到解决,”斯坦福大学弗里曼•斯波格利国际问题研究所的中国问题专家托马斯•芬加说,“因此这—关系对各方都是很重要的。”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称,“习奥庄园会晤”打破了中美外交常规,“相互欣赏、相向而行”或将是未来数十年中美关系的“再定义”。现在的“习奥特别会晤”有望“重塑”这一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并向世界展现中美能够保持战略克制,并以积极姿态解决各种难题的强大政治意志。

  评论称,中美相向而行才不会错过对方,过去中美要靠“反对什么”走到一起,如今则需要更多从“建设什么”的角度化解分歧、凝聚共识、规划合作。文章称,中美已然意识到,应对共同挑战的最好方式就是合作塑造未来。

【编辑:况聃】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