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专家解读:关闭使馆门,是为走出“棱镜门”?(2)

2013年08月06日 11:22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被疑夸大恐怖威胁

  或为“棱镜门”正名

  有分析称,美国突然如此高调关闭驻外使领馆,恰逢美国政府被曝秘密实施大规模监听活动、在国内外难以自圆其说之时,因此有人怀疑此举有夸大恐怖威胁、为“棱镜”等监听计划正名之嫌。还有分析认为,美国借大规模闭馆,引发人们对恐怖袭击的紧迫感,从而可以转移对“棱镜门”事件的关注。

  美国国家安全局前雇员斯诺登曝光美国情报部门大规模监听项目后,激起广泛争议。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曾到国会听证,辩解说,他们依靠搜集到的电话和互联网信息,挫败了54起恐怖袭击图谋。但这些说辞就连美国参议院司法委员会主席帕特里克·莱希都不买账,认为美情报部门夸大了监听项目的作用,为了阻挡民众的批评。

  美联社评述,此次大规模闭馆发生在美国政府为通信监视秘密项目辩解之时。这类项目引发对个人隐私保护的忧虑,可能使“9·11”恐怖袭击后美国采取的反恐措施首次遭到缩减。一些美国议员以截获恐怖袭击威胁情报为论据,试图证明通信监视项目的作用。

  参院情报委员会委员钱布利斯说:“如果不是这些项目,我们就无法听见这些坏家伙的交谈。”

  众院情报委员会委员鲁珀斯伯格也说:“说到底……国家情报委员会的职责是搜集国外情报。”

  而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成员、民主党人亚当·希夫则表示,尽管对与闭馆相关的恐怖威胁相当重视,但他没有看到任何证据,证明这些预警措施得益于国家安全局对美国国内信息的大规模搜集。

  布鲁金斯学会多哈研究中心分析师沙迪·哈米德认为,如此大张旗鼓的防范措施没有可持续性。“这开了先例,”他说,“如果今后持续获得可信的威胁信息怎么办?”

  恐怖预警事件

  似乎是个“罗生门”

  美国高调关闭大使馆的行为恰逢“棱镜门”事件发酵,在这个时候借事件炒作是否别有意图?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金灿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这种猜测可能有一定合理性,但美国是否通过所谓的情报监控拿到真正有效有力的恐怖行动证据,这还没有定论,所以说,现在,这个事件似乎是个“罗生门”。因为到现在为止,具体的说法只是来源于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成员彼得·金,他对当地媒体说,情报评估认为袭击可能发生在中东地区,但并不保证。他说:“可能发生在欧洲,也可能在美国,可能是一系列同步袭击。”

  那如果美国相关部门并没有拿到十分肯定的恐怖袭击证据,为什么他们还如此高调地宣布关闭大使馆呢?金灿荣认为,这是因为,奥巴马政府已经经不起再一次的班加西事件,如果再有一次类似事件发生,奥巴马可能就会被轰下台。这是奥巴马政府不能触及的底线。而这次做法事实上是一种官僚政治的操作,而所谓官僚政治,就是“不能出错”,所以奥巴马政府敏感地做出行动,把一切可能扼杀在摇篮里。

  关闭大使馆会造成外交关系影响吗?会造成经济损失或者其他影响吗?金灿荣认为,大面积关闭大使馆事实上不会影响外交关系,也不会产生什么严重的政治影响,通俗上来说,做这件事的成本并不高,可能也就是影响一些人们到大使馆办签证,而美国对国内发出的旅游警报充其量只是影响到一些美国的人出行计划。所以奥巴马政府作出这样的选择,成本不大,但收获的东西却不少,如媒体怀疑的美国或能为情报监控项目“正名”,多少能为被斯诺登曝光的大规模情报监控项目减少点批评声。(记者 郭云青 尹维纳)

【编辑:李迎雪】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