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日东大教授:日本成为海洋资源大国或只是幻想

2013年08月06日 16:26 来源:环球网 参与互动(0)

  日本月刊FACTA杂志8月5日报道称,日本近海近期因发现可燃冰及稀土泥矿等海洋资源而备受世界瞩目。如果这一系列资源开发成功,日本就可能实现成为海洋资源大国的梦想。然而,日本东京大学地球物理学名誉教授石井吉德则对此表示,这一切可能只是一场空想,甚至可以说是政治家、官僚、企业家和学者为了自身利益导演的一出“神话”而已,并给出了三点理由。

  石井认为,日本周围海域有大量的可燃冰及稀土泥矿的存在是事实,但能否成为可利用的“资源”,还要看人类能否有效利用它们,不然的话,这些东西就只是单纯的“物质”而已。能被有效利用要满足3个条件,即浓缩、纯度较高以及储量较大且可被用于经济开采。

  该教授还指出,对于资源,重要的是“质”不是“量”。可燃冰并不能称为“资源”,只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在水深500-1000米的海底斜面及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带中储量丰富,这件事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探明。可燃冰只能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存在,一旦开采就会在海洋面上扩散开来纯度降低。作为资源利用度并不高。

  对于此前有媒体称“仅是日本近海的可燃冰储量就够日本使用100年”的报道,石井表示这完全是忽略资源质量的空谈。

  报道称,在日本政府于4月讨论通过的《海洋基本计划》中,表示将官民一体推进海洋技术开发,2023年之后将推动产业商业化。对此石井指出,“无论技术如何先进,本来资源的质量是不可能提升的。可燃冰是固体,光在海底挖井是不会产生天然气的,必须安装水泵抽水,降低地层压力同时,加热使甲烷气体气化得到天然气。如此费力得到的也只是打的井周围部分的量,想要大量生产的话,必须挖更多数量的井,别忘了这是在水深500-1000米的海底作业”。

  同时,对于稀土泥矿的问题,石井认为这与可燃冰情况类似,在小笠原诸岛南鸟岛附近发现的稀土泥矿,似乎浓度很高,但含量品位连1%都不到,也就是说在5000米以上的深海层广阔的薄薄的堆积着,作为资源来说质量很低,商业化也只是空谈。

  石井还认为,造成这样的状况,资源学者也有责任。他解释到,日本政客为了收买人心在选举时许诺振兴经济,比如公众熟知的“安倍经济学”,而要实现经济增长,能源和资源的大量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需要这样一个“海洋资源大国”的神话,官员可以借此得到政府预算及上头的肯定;企业可以接受公共事业的项目盈利,学者的研究经费也会增加,对他们来说只有好事。不过,最后为这场巨大的浪费来买单的人,毫无疑问是相信神话的国民。“对我自己而言,学者应该讲的是能被科学证明的事,但近年来,迎合政府的学者日益增多,简直和曾经鼓吹‘安全神话’欺骗民众的福岛核电站核泄露事件如出一辙”,石井表示。

  此外,石井还批评称,“那些为了自身利益出卖科学家灵魂的政府学者是罪孽深重的”。据悉,自2004年日本国立大学独立行政法人化实施以来,日本政府给予基础研究的预算分配减少,不是短时间能出成果的项目就很难分配到预算金。因此,许多研究人员为了继续自己的研究,向政府和企业出卖灵魂,石井认为“他们已经丢掉了作为学者的本分”。

  石井吉德,1955年毕业于东京大学理学部,入职帝国石油公司。1971年转到东大工学部,1978年成为教授。1993年任东大名誉教授。1994年至1998年间,石井曾任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所长职位。目前,他以“地球资源有限,质量才是一切”为信念,从事能源低耗的推进事业。(实习编译:张宇曦 审稿:王欢)

【编辑:况聃】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