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耄耋总统创下六连任奇迹(2)

2013年08月09日 16:35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在党内开始培养接班人

  尽管近年来虽饱受专制指责,穆加贝却显得十分“淡定”。他多次表示,自己并不“独裁”,30多年来次次都是通过民主选举上台,是人民需要他,不让他退。

  根据津巴布韦今年通过的新宪法,5年任期结束,这个目前全非洲“最年长元首”还能再参加一次总统竞选,如果再次获胜,他可以执政到99岁。

  穆加贝已年近九旬,常去新加坡治病,维基解密后的美国外交电文称他患有前列腺癌。但在公共场合露面、发表演讲时,穆加贝总是衣着光鲜,神采奕奕。他在选前最后一场造势活动中对着自己的支持者一口气讲了两个多小时,没有人还认为他的年纪会是他执政的障碍。

  在7月31日投票当天,穆加贝被问到是否会任满5年任期时笑答:“为什么不呢?” 尽管穆加贝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 但毕竟年事已高,此次连任后,舆论还是普遍将目光转向民盟党内谁将成为穆加贝接班人的问题上。

  穆加贝领导的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爱国阵线(简称“民盟”)党新闻发言人鲁加雷·贡博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表示,民盟内部已开始着手培养党内接班梯队。

  目前舆论普遍认为民盟党接班呼声最高的二人分别是副总统乔伊斯·穆朱鲁和国防部长埃默森·姆南加古瓦。纽约市立大学拉尔夫·本奇研究院非洲政策研究员约翰·坎贝尔说,“强硬派”姆南加古瓦接班可能性更大, 因为民盟与反对党之间的斗争将长期继续, 需要“强硬派”当政来稳固政权。

  老朋友“老穆”

  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穆加贝“结识”中国的时间比他执政的时间还要久远。事实上,穆加贝因公或因私访问中国的次数,已经多到难以统计了。

  中国外交学院的荣誉教授

  早在1977年,还在与白人种族主义政权打游击战的穆加贝,就以民盟总书记的身份带团赴京访问,向中国“ 取经”。

  1980年津巴布韦独立后,穆加贝任津巴布韦第一任总理,此后穆加贝访华行程更加频繁,“取经”内容也从毛主席时代的战争经验,跨越到邓小平时代的改革开放经验。邓小平曾于1981 年、1985 年和1987年三次在京会见穆加贝。

  穆加贝本身是教师出身,拥有文学、教育学和经济学多个学位,是非洲现任领导人中学位最多的一位。2005年7月26 日,穆加贝在访华期间被中国外交学院聘为荣誉教授,他曾欣喜地表示:“我有新职业了,我又要当老师了!”并当即给外交学院的学子上了一堂课。

  2011 年,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京会见穆加贝时,称他是“非洲知名的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也是中国人民熟悉的老朋友,为非洲的进步和解放,为中津、中非友好都作出了积极贡献”。

  夫人有汉语底子,女儿毕业于香港

  除高层往来外,穆加贝的家人与中国也有着非同寻常的联系。2007年,41岁的总统夫人格蕾丝下定决心学习汉语。据时任中国驻津大使袁南生回忆,当时津巴布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每周3次前往总统府为第一夫人上中文课。2009年,格蕾丝还曾在中国人民大学进行三周的“汉语集训”。

  有了汉语“底子”,格蕾丝与中国朋友的沟通就更加顺畅了。2008年汶川地震后,格蕾丝用中文给时任中国驻津大使写信,对遇难者表示哀悼。2013年春节期间,她又用汉语通过央视向中国人民拜年。

  穆加贝的大女儿波纳·穆加贝与中国也有深厚的缘分。波纳曾在香港城市大学就读会计专业的管理学本科学位,不过由于身份特殊,她读书期间一直隐姓埋名。直到2011年,穆加贝与格蕾丝出现在毕业典礼上,波纳的真实身份才得以曝光。

  在津华商乐见“老穆”

  连任这些年来,在穆加贝的亲自推动下,中津经贸合作开展尤为迅速,绝大多数在津华商都对中津经贸合作前景表示乐观。

  穆加贝与中国的缘分也深深地感染着当地的华商,不少人都亲切地称呼穆加贝为“老穆”。选前有不少华商还担心,万一老穆没有连任,津巴布韦的华商经商环境不知会变成怎样,“老穆连任,心里的大石终于落下了。” 穆加贝连任津巴布韦总统后,民盟党高层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均表示,中津关系将摆脱联合政府时期的种种尴尬,并将加速发展。民盟发言人贡博说,中津是“全天候”的友好关系,不管在津巴布韦辉煌时期还是困难时期,中国都坚定地支持津巴布韦。

  大选过后,以总理茨吉拉伊为首的反对党将离开政府,结束联合执政,重回民盟一党当家的状态。在这一大背景下,民盟可以大刀阔斧地深入与华进行合作,中津关系有望再次升温。 (桂涛 许林贵 王悦)

【编辑:李迎雪】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