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马丁·路德·金之后 美国种族平等依然“在路上”(2)

2013年09月14日 11:38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种族政治”是消费“种族主义”

  共和党的“南方战略”相当成功,其手段一直在变化,最开始是支持“州权”,后来是反福利、减税,但本质都是在消费种族主义。

  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黑人运动风起云涌时,联邦政府对黑人的诉求也总是积极反应,尤其是肯尼迪和约翰逊两位总统执政期间。

  随着各项民权法案、总统命令和最高法院一些重要判决的宣布,制度化的种族主义走向终结。不仅歧视性政策被废除,而且政府出台一系列“肯定性行动”,以补救种族歧视、种族隔离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比如强制性规定政府部门、企业、大学对少数族裔倾斜,优先录取。

  但是种族隔离废除之后,种族政治却换了一种面貌出现,尼克松发明并为共和党沿用了几十年的“南方战略”就是典型。

  尼克松的竞选顾问凯文·菲利普斯1970年说:“从现在开始,共和党永远不会获得超过10%至20%的黑人选票,共和党根本不需要更多。在南方注册为民主党的黑人越多,厌恶黑人的白人就会越早退出民主党,成为共和党。这就是选票。如果没有黑人的刺激,白人就又会回到当地民主党舒适的怀抱里。”

  就这样,共和党利用南方白人对民权运动进展的不满,把南部各州从民主党手里争取过来。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几乎每一届共和党总统都会有种族主义象征性动作。

  比如1988年,老布什在竞选中不断地谈起当时一件黑人强奸白人妇女的案件,来激起白人的恐惧,他的竞选谋士承认“只要我们在南方一再谈这个案子,我们就会赢”。

  共和党的“南方战略”相当成功,南部各州从民主党的票仓,变成共和党的铁票区。共和党“南方战略”手段一直在变化,最开始是支持“州权”,后来是反福利、减税,但本质都是在消费种族主义。

  这利用的是许多白人对黑人表面接受、实则疏离的心态。

  据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调查,仅有9.4%的白人能说出一个黑人朋友的姓名,绝大多数白人没有黑人好友。

  这些年,这种状况并未得到明显改善。

  美国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尽管美国少数族裔的比例在增加,但仅有10%的婚姻是跨种族的。2012年美国大选前,美联社一项民意调查显示,51%的美国人明确表现出对非裔的反感情绪。

  族群间不信任仍是挑战

  “肯定性行动”最初是为了补历史旧账,但长期演化,逐渐成为黑人群体的“既得利益”。不仅白人觉得不公平,一些黑人精英也有意见。

  上世纪70年代之后,一种新型的种族态度模式出现,被称为“放任无为的种族主义”。

  经济学家乔治·杰尔德在1981年出版的《财富与贫困》中称,联邦政府无须采取行动帮助黑人,因为在美国实际上已难以再看到真正的种族主义处于强有力的地位,美国已清除了歧视。许多白人如他一样,认为黑人的困难处境是自身造成的。

  但不能忘记约翰逊总统1965年5月的演说:“你总不能把曾经多年被铁链禁锢而行动蹒跚的人,让他获得自由,带他到赛跑的起跑线上,然后说:‘你现在有充分自由去同其他所有人竞争了’,而你却自认为是做到完全公平不偏不倚。”

  不过问题来了,如果说上世纪60年代公共政策需要对黑人进行照顾,帮助他们“追上起跑线”,那1980年呢、2000年呢、2010年呢……补偿何时是个头?

  在这方面黑白两方的态度是对比鲜明的。在1990年一次全国性的调查中,69%的白人反对在高等教育中实施主要面向黑人的肯定性行动,而黑人中只有26%反对。

  在白人的压力之下,“肯定性行动”已经有了后退。1996年,美国第一大州加利福尼亚州根据选民的投票,正式废除了其州立大学录取新生时考虑“族裔”因素的做法。同年,得克萨斯州也根据法院裁定,取缔了这一政策。

  “肯定性行动”最初是为了补历史旧账,但长期演化,逐渐成为黑人群体的“既得利益”。不仅白人觉得不公平,一些黑人精英也有意见,认为自己凭本事也能胜出,但由于“肯定性行动”的存在,让别人误认为是被照顾的结果。但大部分黑人仍然认为历史旧账没有还完,自身仍是弱势群体,“肯定性行动”应该继续。

  早在2008年奥巴马当选总统之初,就有媒体探讨“民权运动是否已经结束”,而直到“我有一个梦想”发表50周年之际,奥巴马仍不得不承认,“种族间的经济水平差距正在扩大”。

  没人会指望一个黑人总统的上台或一个纪念性的日子,就能宣告积累几百年的种族问题彻底解决。

  但无论如何,从政治权利的绝对不平等,到经济状况的相对差距,历史鸿沟已经跨越。未来更具挑战的,是族群间的不信任坚冰如何打破,怎样让时刻紧绷的“种族弦”放松。(程仕才)

【编辑:孟湘君】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