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日本“破戒”向英售发动机部件 已非首次售武

2013年10月15日 11:0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日本共同社14日以政府官员为消息源独家报道,日本已经同意川崎重工业公司间接向英国海军提供一种发动机部件,认为这不违反既定的“武器出口三原则”。

  日本有过对外出口武器装备的案例,而首相安倍晋三有意在年底前大幅修改限制对外军售的相关政策。

    否认违规

  川崎重工是日本知名企业,起家于明治维新时代,一直以重工业为核心业务,主要制造宇宙航空、铁路车辆、建设重机、船舶、机械设备等。日本自卫队许多设备由川崎重工生产。

  这次向英国出口的是日本海上自卫队护卫舰燃气涡轮发动机用于推进螺旋桨转动的精密部件。英国军舰与海自护卫舰使用相同构造的发动机,因部件陈旧需要更换,英方今年向原供应企业罗尔斯—罗伊斯公司订购。罗尔斯—罗伊斯已经停产这款部件,而川崎重工与罗尔斯—罗伊斯一直保持技术合作,仍在特许生产这一部件。

  消息人士13日说,罗尔斯—罗伊斯因而向川崎重工提出供货要求,同时要求日本研究这一销售是否违背日本武器出口政策。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国,战后遵循“和平宪法”,提出放弃发动战争的权利,后制定“武器出口三原则”限制政策。

  共同社报道,经济产业省、防卫省等政府相关部门经过研究得出结论,说这种部件曾用于民间焚化装置的发电机,不能将认定为武器,不违反“武器出口三原则”,所以决定“开绿灯”。

  不是孤例

  共同社预计,川崎重工将尽快把发动机部件交付罗尔斯—罗伊斯,由这家企业向英国海军完成供货。

  日方如此“曲线”售武并非首次。2011年,日本民主党政府以支持清剿阿富汗塔利班武装为由,决定把海上自卫队救灾飞艇的二手螺旋桨出售给美国驻阿部队。

  《每日新闻》报道,当时美军在阿富汗使用的C—27型运输机在美国已停产,因此面临螺旋桨不足问题。美方向仍有存货的日方提出供货要求。

  根据2010年12月通过的修改版《防卫计划大纲》,“武器出口三原则”并未作修改,因此日本政府如果决定出口军用二手螺旋桨,就有可能违规。

  经过讨论,经济产业省的结论是,民用飞机也安装螺旋桨,且计划出口的二手螺旋桨并非军用设计,因此不属于“武器出口三原则”禁止范畴。日方随后向驻阿美军提供供5架运输机使用的二手螺旋桨。

  《每日新闻》指出,尽管这一项目没有利润,日本政府依然通过向美国最为重视的阿富汗战场提供“间接支援”来巩固同盟关系。

  大改政策

  不论民主党还是自由民主党执政,日本政府已不满足于本国企业零敲碎打“间接”向海外提供武器装备。共同社报道,安倍晋三已多次表示要大幅度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

  “武器出口三原则”1967年由时任首相佐藤荣作宣布,禁止日本向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联合国实施武器禁运制裁的国家以及国际冲突当事国或有冲突风险的国家出口武器。三木武夫内阁1976年对禁令加以增补,实质上全面禁止武器出口。

  根据禁令,日本不得出口武器或与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联合研发和生产武器。自1967年以来,日本历届政府均沿袭“武器出口三原则”。这一禁令在法律上并无明文规定,使日本政府近年来有机会“网开一面”、继而逐步松动禁令。

  日本政府2004年12月宣布,日本和美国双方共同开发和生产的拦截导弹将不适用于“武器出口三原则”,又于2006年8月与美国商定,日方可根据“国家安全需要”、在“严格控制”下向第三国出售拦截导弹。

  时任民主党籍首相野田佳彦2011年年底大幅放宽“武器出口三原则”,允许日本与有安全合作关系的国家共同研发和生产武器装备。安倍政府去年12月上台后,把日美企业联合生产F—35型战斗机部件作为“例外情况”,再度放松限制。

  安倍政府7月为制定新版《防卫计划大纲》而发表中期报告,称“应检验出口武器是否符合安全环境,采取必要措施”等,寻求实际上废除“武器出口三原则”。

  共同社文章指,安倍政府决心突破武器出口原则,目的一是为培育国内“防卫产业”,以利于三菱重工、川崎重工、富士重工等企业在海外拓展军工业务;二是降低从海外采购“防卫设备”的成本。

  《每日经济新闻》说,由于日本自卫队装备总体上被视为武器,日本企业在出口方面一直小心谨慎,一般的做法是先由当局研究,得出出口装备并非出口武器的结论后“放行”。眼下,把修改和平宪法当做“历史使命”的安倍正打算采取更多措施“推动自卫队装备出口。”(夏文辉)

【编辑:蒲媛】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