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访国际顶尖气候科学家申尔胡伯:人类与自然赛跑

2013年11月09日 19: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专访国际顶尖气候科学家申尔胡伯:人类与自然赛跑
    华沙气候大会即将召开,中新社记者为此专访了著名的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所长、国际顶尖科学家申尔胡伯(Schellnhuber),探讨气候变化的现状与其对未来产生的影响。中新社发 黄霜红 摄

  中新社柏林11月9日电 题:“人类在与自然界赛跑”——专访国际顶尖气候科学家申尔胡伯

  中新社记者黄霜红

  华沙气候大会即将召开,中新社记者为此专访了著名的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所长、国际顶尖科学家申尔胡伯(Schellnhuber),探讨气候变化的现状与其对未来产生的影响。

  华沙气候大会是巴黎会议前奏

  国际气候大会至今已开过18届,作为第19届的华沙气候大会将会达到什么目的?

  申尔胡伯说,华沙气候大会是为2015年召开的巴黎会议做准备。1997年的全球气候大会中形成的减排《京都议定书》即将到期,巴黎会议必须产生新的协定,以便从2020年开始实行。因此华沙气候大会的主要作用是讨论新协定,希望在明年的秘鲁利马气候会议上能够出台草案。

  参加本届华沙气候大会的共有194个国家,由波兰环境部长担任主席。尽管谈论新协议所规定的目标为时尚早,但作为德国政府以及欧盟委员会的科学顾问,申尔胡伯对大会的期望很明确:“作为科学家,我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非常清楚,并且这种变化越来越明显。新的协定将涉及到与会的194个国家愿意登上一艘什么样的未来之船。”

  以申尔胡伯为代表的科学家认为,应将全球气温的上升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这样才能控制全球性气候变化带来的后果,新的减排协定应该向这个方向靠拢。“我们的目标是,每人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不超过2吨。”

  申尔胡伯参加了到目前为止的大部分全球气候大会,这些会议的流程基本相同,各国代表都在根据自己的利益据理力争,很多国家很可能提不出任何建议,而一些国家提出建议之后,与上述目标又有差别,往往讨论到最后毫无结果。

  他说:“在我的记忆中,只有两届峰会收到了实际效果。京都会议产生了具有影响力的《京都协定书》,另外,2007年的巴厘岛会议产生了一份草案。而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完全就是失败了。”可以这么说,到目前为止,世界气候大会讨论的所有问题,基本都没有获得贯彻,只有欧洲实现了《京都议定书》的部分内容,其它国家几乎没有动作。

  申尔胡伯认为,现在的问题是各国是否愿意就某些问题进行讨论,或者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愿意讨论等等。最好的情况是,华沙会议能产生一个时间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不过可以想像的是,有些国家连这个也不愿意做。

  全球升温超过8摄氏度,地球将在2300年陷入危险境地

  德国社会有种说法,气候变化并非由人类造成。一个最有影响的“理论”是,从1998年起,欧洲不仅没有监测到气温上升的情况,相反出现了冬季延长、夏季缩短的现象,并无气候变暖的迹象。

  申尔胡伯对此反驳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来源可以用科学手段检测,地球气温不断上升,也是经过严格的科学测量得到的结果,这在科学界已基本没有争议。如果承认现代物理学的研究基础,则不应否认二氧化碳加重温室效应的事实。

  他说:“1998年出现了厄尔尼诺现象,由此出现了一个高温段,之后很长时间没有出现过。如果我们观察一下气温记录曲线,可以发现在整个的上升趋势中出现了一些小的弯曲,这些弯曲就代表着十年来的低温现象。但下次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气温将会明显升高。”

  科学家测量到,在过去的七八年间,地球上的大洋气温在升高。如果大洋气温上升2摄氏度,陆地气温将会增加平均3摄氏度,世界将会出现极端气候现象,例如中国北部会暴热,北京夏季气温将持续达到45摄氏度。

  如果气温上升8度,格陵兰岛将在几百年之后融化,大洋水面将上升7米。这意味着许多地区将被淹没,热带雨林将消亡,东南亚的旱、雨季出现变化。“也就是说,我们从1.1万年前延续到现在的生存环境,将陷入一种从未有过的状况中。”

  而气温的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控制环境变化的机会就变得非常高。“我可以较为肯定说,在2300年时,全球气温是提高了4度,还是提高了8度,这个区别还是非常大的。我们科学家虽然喜欢做试验,但我希望人类不必做这种试验。”

  中国可以在环保问题上做得更好

  申尔胡伯说,中国的大气污染非常严重,但他认为中国政府对污染的反应比许多国家都要积极。政府已开始控制污染企业,中国在再生能源方面的投资也是世界最高的。

  “雾霾很可能只是环境污染的最初现象,接下来是水源污染。我曾经和一些中国部长级人物交流过,他们认为,到2050年中国可能会成为发达国家,到时可以在环境问题上向欧洲看齐。但我认为中国很可能没那么多时间了。”

  “首先中国境内的环境已非常险恶,第二,全球性气候变化也会加重中国的负担。中国已经变成了一个容易受伤害的国家。”

  申尔胡伯认为,中国可做的事还有有效使用能源。“据我观察,中国的能源浪费现象很严重。我认为,在能源有效利用以及发展再生能源问题上,中国可以达到很多,治理环境可以做得比目前更好。我觉得中国完全可以做到既能发展经济,也能保护环境。”

  人类共享大气层,各国不应只顾自己利益

  波茨坦环境影响研究所的研究结果不仅停留在理论上,以申尔胡伯为首的科学家们还提出过许多实现减排目标的操作建议。例如根据国情发放减排指标,超标者可以向未达标的国家购买剩余指标。根据科学家的计算结果,推行这一规则后,为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收益,将远超使用化石燃料(煤炭、天然气及原油)带来的收益。而发展中国家可以将此收益投资发展再生能源。

  遗憾的是,愿意接纳这个建议的国家并不多。印度是目前人均排量不足2吨的唯一人口大国,将成为上述规则的直接受益者。令人不解的是,印度也是激烈反对这个建议的国家。在发达国家内,默克尔只是少数几个愿意采纳上述建议的国家首脑之一。

  申尔胡伯说:“有些国家有良好愿望,例如中国很清楚保护环境的意义。但中国也担心因此获得一些义务,在自己的发展中无法完成。一些发达国家却说,所有国家应该平等对待。”

  “但是世界只有一个地球,也只有一个大气层,如果每个国家仅考虑到自己的利益,最后这个世界就真的毁灭了。这种情况令我很沮丧。我作为科学顾问参加了大部分气候峰会,但很少带着乐观的心情回家。”

  人类目前已经感觉到了气候变化带来的后果,例如美国的飓风、澳大利亚的森林火灾、德国的洪水等,强烈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申尔胡伯最后说:“我们现在是在和自然界赛跑,至于是否能赢,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希望是有的。”(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