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专家称美国软实力衰落 多重因素制约其影响力(2) 查看下一页

2013年11月15日 10:06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美国全球影响力衰落是暂时的,还是长期趋势?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一趋势不可逆转。最好的结果或许是,这一转变会是渐进而平稳进行的。不过,美国依然处于全球领导者的地位,依然是对世界秩序重建施加最重要影响的国家

  迈克尔·斯宾塞:美国影响力衰落的趋势——以及全球经济治理和稳定性责任共担的最终趋势——已经开始。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一趋势不可逆转。最好的结果或许是,这一转变会是渐进而平稳进行的,在此同时,美国可以继续起到领导作用,就像其在战后大多数时间所扮演的角色一样。

  最明显的趋势体现在美国在全球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渐下降。值得一提的是,当前美国国内经济疲软问题严重影响到国内或国际的关注焦点,从而削弱其影响力。一方面,美国经济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国在参与国际事务方面似乎已扩张过度,因而需要有所收回。另一方面,美国国内经济复苏则会为美国建设性地参与国际事务提供基础,使其能够参与解决包括安全和经济在内的更广泛的重要事务。对于像美国债务上限这样的问题,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导致美国全球影响力衰落得更迅速,尤其造成外界对美国经济的信心缺失。

  费多尔·根利霍维奇·瓦伊达洛夫斯基:一直以来,美国强大的影响力多是因为其作为全球化进程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并从中获得最大好处的西方角色确定的,而目前这种角色已经逐渐模糊了。美国精英一直试图充当全球安全领域的主要组织力量,不过,这种动机和力量明显地削弱了。美国发动的阿富汗与伊拉克战争,证明了为达到政治目的运用军事力量的有限性。

  金砖国家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使得美国成为重要的全球相互依存参与者。如果从前大多数跨国公司都起源于发达国家,那么现在这个竞争空间内又挤进了来自新兴市场国家的大公司。它们准备成为从前的全球化领导者的合作伙伴,但坚定地要求,在正在形成的全球治理体系中要考虑到它们的利益。这些国家的精英与领导层开始了重塑全球性利益的过程。美国将不得不考虑世界架构的转型。

  不过,美国依然处于全球领导者的地位,依然是对世界秩序重建施加最重要影响的国家。美国正处于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过程中,这一新模式不仅将使美国克服财政危机,而且还将提高美国在全球中的竞争力。

  陈刚: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的经济实力大不如前,这直接导致了其全球影响力的下降。美国精英阶层对世界的看法还停留在过去,一些人认为美国还是唯一的超级大国,而现在的世界已经是多强并立,美国并不能一手遮天。因此,美国想做的事和现实出现了落差,比如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和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都屡屡受挫。

  全球化使世界各国都能学习美国先进的东西,世界各国越来越“像”美国,美国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全球化让跨国公司能在全球布局,很多产业转移出了美国,即使美国实行“再工业化”,转回美国的产业也有限,这也是美国经济实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导致美国全球影响力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外部因素主要是来自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内部因素主要是美国疏于经济结构调整和政治社会体制变革,接连发生严重的金融经济和社会政治危机

  皮埃尔·德福安:美国全球影响力的衰落是不争的事实,而造成这种趋势的因素来自内外两方面。外部因素主要是来自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内部因素主要是美国发展模式的失败,比如美国社会的不平等日益加剧,无论是美国政府还是私人都债台高筑,2008年以来还遭受了金融危机。

  美国的民主体系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美国的民主更多地被游说集团所操控。最典型的事件是在克林顿担任总统期间,美国政府对金融放宽管制,克林顿在任期间废除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从法律上消除了银行、证券等机构在业务范围上的边界,结束了美国长达60多年的金融分业经营的历史。其结果是商业银行开始同时大规模从事投资银行的活动。这为后来的金融危机埋下了祸根。美国经济乃至美国政治由此走上了被金融绑架的道路。

  袁鹏:从内因看,过去20年,美国疏于经济结构调整和政治社会体制变革,导致接连发生严重的金融经济和社会政治危机。奥巴马有意发动新政,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反而催生政治极化加剧,致使国际形象受损。从外因看,全球化、多极化、信息化相互激荡,汹涌成潮,非西方世界奋起直追,世界秩序因而面临重塑挑战,美国希望借助传统手法维持霸权难度大增。

【编辑:叶士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