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美国华人仍遭歧视 多数移民不懂如何融入社会(3)

2013年11月18日 08:44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美中政策基金会会长王冀博士:华人政治家 影响力不够

  在结束对赵美心的采访之后,记者匆匆赶到美中政策基金会办公室。在这里,记者见到了84岁高龄的王冀博士。

  王老先生为东北军高级将领王树常之子。1949年赴美,后成乔治城大学教授。他1957年进入美国国会图书馆工作,1975年开始担任中文部主任。

  《人民日报》去年在一篇专访中称,1972年,作为中美文化交流第一人,王冀受美国国务院指派秘密访问中国大陆。1995年,王冀发起并成立美中政策基金会,并利用这一平台不断加深中美两国从高层到民间的交流。

  广州日报:您在美国这么多年,觉得美国的种族情况如何?

  王冀:我来美国60年,虽然表面上美国在反种族歧视方面有很大进步,但种族偏见在很多白人心底根深蒂固。50年前去南方旅行,我发现加油站厕所入口分成两边,分别标有白人和有色人种。如今,种族偏见依然很深。在国会图书馆工作,平时吃饭的时候都是白人和白人坐在一起,黑人和黑人坐在一起。

  广州日报:这么说来,华人在美国的政治地位也不算高?

  王冀:美国华人的政治能力还十分微弱,没有作为一股独立的力量加入到主流政治社会中,真正的政治人物没有出现过。华人在美国没有组成过有影响力的社会政治团体。相比之下在美日本人和韩国人就好很多。

  广州日报:作为一名华人,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王冀:对我来说,唯一遗憾的事就是没能回中国做点事。有思想、有抱负的中国留学生应该回国去。

  我目前最大的心愿就是美中政策基金会能够在中美之间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为它找到一个合适的接班人。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欧伦斯:华人移民推动 中美友好发展

  在纽约,记者拜访了著名的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史蒂夫·欧伦斯。

  委员会由福特基金会和中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共同发起,1966年在纽约成立,主要致力于增进美中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1972年,应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和美国乒乓球协会的邀请,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了美国,这次“乒乓外交”在中美关系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广州日报:您怎么看在美的华人新移民?

  欧伦斯:在美国的华人移民分为5波,前四波分别以福建人、广东人、台湾人和香港人为主,而本世纪初以来的华人新移民则来自中国大陆的各个地方。说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了。

  最近的现象是,投资移民越来越多,这使得华人的政治地位不断被提高。因为这些投资给美国人创造了就业机会,如果有不利于中国移民的法案出现,那些从这些投资中获益的人就会投反对票。另一方面,这些投资移民的政治意识以及参与积极性也很高。

  “乒乓外交”

  广州日报:对于中美关系来说,华人移民的增多会否带来积极影响?

  欧伦斯:这是肯定的。与1972年一样,来自中国的投资行为其实也是一种乒乓外交。美国人是乒乓球运动员,而来自中国的投资者也成了乒乓球队员,因为他们代表了中国的价值观,代表了中国的文化。对于美中之间的关系来说,他们已经成了两国之间关系非常重要的支柱。

  我相信,华人移民会推动中美关系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与1972年一样,来自中国的投资行为其实也是一种乒乓外交。”

  ——史蒂夫·欧伦斯

【编辑:董煜坤】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