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公司人》:中情局如何为刑讯逼供开绿灯

2014年01月09日 08:49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在约翰·里佐的新回忆录《公司人:在中情局30年的争议和危机》中,有一刻,这位中情局多年的律师曾有机会改写历史。当时是2002年3月,有人刚刚向里佐通报了中情局有关审问恐怖嫌疑分子的提议。

  据美联社1月6日报道,里佐一边抽着雪茄一边在地上踱来踱去,思考着水刑和其他前所未有的审讯手段,这些手段似乎有“施虐性质,很可怕”。

  据他自己的说法,里佐意识到,他可以让有关这个问题的讨论就此打住。作为中情局的代理法律总顾问,他完全可以大笔一挥让这项计划胎死腹中。

  他写道:“事实上,这样做可能相对来说更容易。”

  随后,他又想到如果恐怖分子再度发动袭击会怎么样。人们会责怪中情局。里佐会责怪自己,而这会让他难以承受。

  所以尽管有所保留,但里佐还是把审讯建议提交给了司法部,开启了一个最终给美国曾经认为是刑讯逼供的做法大开绿灯的过程。

  报道称,在回忆录中有关“9·11”事件后的大约6章内容中,像这样的时刻一再出现:人们把有关道德的烦人问题抛在一边(应当这样吗?)然而把注意力放在了法律问题上(能这样做吗?)。

  里佐对一些关键会议过程的描述让人们前所未有地看到了作出强化审讯技术的决定令人多么的不舒服,有时这些内容也令人大为吃惊。

  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不想让他的指纹留在与‘强化审讯技术’有关的任何地方”。时任国务卿科林·鲍威尔似乎“非常不安”。计划让囚犯被迫赤身裸体则让时任国家安全顾问康多莉扎·赖斯感到难受。

  然而,大家并没有讨论这条路是否会损害美国与盟友的关系、伤害美国长期的利益或者削弱美国的道德声誉。

  报道称,尽管审问计划已经是过去10多年的事情了,但这个话题依然热门。自从有泄露出的文件表明,美国监听了数百万的国内电话记录、跟踪手机位置并对电话进行窃听,官员们一直辩称这种做法是合法的。

  公众关注的焦点再度指向政府能否做某件事,而不是是否应当做某件事。

  报道指出,许多内部人士都曾写过有关“9·11”事件后的中情局的回忆录。通常,赞成审讯计划的人都被描绘成英雄,愿意为了整个国家作出不受欢迎的决定。

  里佐描绘了一幅不那么令人愉悦但却更加真实的画面,其中重大的决定总是有着挥之不去的担忧 。担心另外一次袭击、担心受到指责、担心政治责任。

  报道称,无论得出何种结论,里佐的书对历史以及有关审讯的辩论都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这本书提醒人们,华盛顿的决策在多大程度上会受到种种担忧的困扰。

  例如,里佐后悔没有把审讯计划拿给国会中更多的人看。之所以后悔并不是因为觉得这个立法机构本应该更全面地了解这次前所未有的行动,而是因为这可以减轻多年后中情局受到的批评。

  在几个关键地方,里佐漏掉了一些可以进行重要反思的机会。例如,没有对两位尽管背景和专业知识有限但却成为审讯计划设计师的心理学家进行分析。

  《公司人》一书是为中情局的爱好者们量身打造的。里佐作为一名中情局律师的职业生涯从伊朗门事件一直到最近的无人机,期间还有叛徒奥尔德里奇·埃姆斯、“基地”组织的崛起和一些审讯录像被销毁等事件。

  报道称,尽管里佐从来没有回避他作为公司人(指忠于雇主甚于同事的雇员)的角色,但他的书却成功地具备了一种真挚坦诚的风格。单凭这一点就足以让《公司人》与众不同。

【编辑:吴合琴】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