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日媒:过多强调古老文化对新中国印象无助益

2014年01月13日 08:25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0)

  日本《外交学者》1月11日文章,原题:中国与国家品牌推广

  许多评论家抨击中国国家主导的加强软实力的努力。提出软实力概念的约瑟夫·奈也称,北京把重点放在宣传标志性的古老文化,说明“思想贫乏”。文化已成中国软实力政策的基础,但对这种“全文化,无政治”路线的效果,一直存在非议。国家品牌推广也表明,这种做法至少是事倍功半。

  安霍尔特-捷孚凯国家品牌指数每年对50个国家的国家形象进行排名,中国的“文化/遗产”品牌高居第三。从这个属性看,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往往表现不错,法意总是位列榜首。该指数将中国表现最差的品牌属性列为“治理”,其次是“出口”。

  最能说明中国文化吸引力的莫过于其迅速成为国际热门旅游目的地。但在其他方面,品牌中国表现就不尽如人意了。信誉研究所2012年全球信誉总排名,50个国家中中国排第43,次于埃及和乌克兰,领先哥伦比亚,属于垫底的15%。

  各类国家品牌排名得出一个相似结论:品牌中国的主要优势是文化,主要劣势则在治理和政治领域。

  北京的文化外交体现于“国家文化软实力”概念中,这已根深蒂固。奈说,2013年他在一所中国大学发表有关软实力的演讲后,一名中共官员对学生说,中国推广软实力的重心应是文化而非政治。

  文化确实保险、具有亲和力。但证据显示,国际上业已高度评价中国文化。正如学者乔舒亚·拉莫所说,“世界上大多数人都知道中国拥有古老、复杂的文化。过多强调这点对促成新的中国印象并无助益。”

  因此,与其将政治排除在软实力之外,北京是否应寻求扩大范围,将治理和国内外政策纳入其中?像其他评论家一样,拉莫建议北京放弃“中国是什么”的那种广播方式。“全文化,无政治”的软实力推广方式,恐只会令北京巨大的软实力投入落空。(作者尼古拉斯·戴农,汪北哲译)

【编辑:王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