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媒:日本反感中韩不信任美国 民族主义抬头

2014年03月04日 15: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3月4日电 美国《华尔街日报》4日发表评论称,日本的民族主义近来再度抬头,在年轻人身上尤为突出。他们对中韩两国不报好感,对美国也越来越不信任。

  评论称,二战结束后,日本一直以忏悔者的谦卑形象示人,然而随着日本和中国及韩国等亚洲邻国之间的紧张局势升级,日本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再度抬头。日本各地的种种迹象表明,随着这个国家与对手国家、特别是中国和韩国的矛盾加剧,日本人的集体情绪──长期为二战之后的悔恨情绪所主导──正在发生变化。

  由于惧怕中国在邻近海域展示实力并担忧于日本经济的未来,越来越多的日本人都对邻国表达了民族主义的、不信任的情感,有时候是赤裸裸的敌视。

  资深在野党议员口元清美说:“仇恨与歧视的欲望等长期被压制、被埋藏的观念,现在从全国的很多角落喷涌而出,并在一个回声室里相互放大。这加剧了反韩、反华情绪。”

  和平主义在日本仍然是根深蒂固,向右的转移还处于早期阶段。但随着新一波参选人的涌现,这种氛围已经影响到日本的政治。这些参选人多为30多岁和40多岁,持有十分保守的、类似于美国茶党的观点。

  声音日益响亮的民族主义少数派在日本的崛起,引起了东亚其他国家以及美国官员的担忧。一些领导人担心这会恶化地区紧张局势,增加中国和日本发生冲突的概率。

  美国负责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丹尼尔•拉塞尔(Daniel Russel)前不久在国会听证会上指出,美国仍旧担心中日关系出现“严重恶化”。他呼吁两国“缓和紧张关系”,“降低声调”。

  很多日本官员和议员对这些变化做出了不同的解读。他们说,国民终于对中国、韩国就战时遗留问题发出的、他们认为固执而不合理的攻击做出了回应。他们说,这两个国家一直拒绝承认日本道歉并弥补战时暴行的再三努力。

  日本民族主义上一次突然兴起是在战前的20年代到30年代。当时日本经历了东京大地震和全球性的萧条,处境艰难。

  和那个时代不同的是,今天的日本是一个为国际和平做了几十年贡献的成熟的民主社会。它的军队受到文官政府的严格控制。很多政治学家说,如果日本继续向着民族主义方向摇摆,日本社会有足够的灵活性把钟摆拨回来,跟80年代和90年代发生类似地区矛盾期间一样。

  然而,似乎很多日本人都觉得自己变得越来越弱势。多项民调显示,日本人对中韩两国的反感率屡创新高。

  同样慢慢浮现的,是对美国的敌意。鉴于美国与中国越来越紧密的经济联系,日本部分官员和议员怀疑,如果日本遭到中国的攻击,美国还会不会前来救它。

  一些人觉得华盛顿一直要求东京保持克制这件事令人讨厌。尤其让很多人不高兴的是,安倍最近参拜靖国神社,遭到了奥巴马政府的谴责。

  民族主义的倾向在日本年轻人身上尤其突出。以“韩国:不受世界欢迎的人”、“中国越界”等抓人眼球的极端民族主义标题而闻名的时事月刊Will,发行量在过去两年增长30%,达到接近10万份的水平。据主编花田纪凯(Kazuyoshi Hanada)说,现在它的读者当中,20多岁、30多岁的人占40%,包括不少女性,而过去的读者大多数都是50岁以上的男性。

  与此同时,有一批年轻、保守的新兴政治家在支持着安倍。

  安倍最近参拜靖国神社一事进一步证明他在年轻人中的受欢迎程度。虽然此举让日本的邻国愤怒,但《朝日新闻》近期的民调显示,30多岁的受访者当中有60%的人支持这样的参拜,远远高于所有人群中的比例。

  从安倍所在政党在2012年12月取得压倒性胜利以来,社会潮流变化等因素让他在议会获得了支持。自民党的119名新议员中,很多人都进入了众议院。现在只要安倍在国会就日本对华、对韩关系发表看法,这些人都会报以大声的欢呼和鼓掌。

  有一位新人是34岁的武藤贵也(Takaya Muto)。他说:“美国是超级大国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我们需要能够保卫自己。”

  在被问到日本如何保卫自己时,武藤给出了一个哪怕是在民族主义政治家当中都相当不常见的答案:“核武。”

【编辑:王忠会】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