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日媒:中国放弃劳动密集型岗位令人担忧

2014年05月08日 08:42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0)

  日本《外交学者》5月5日文章,原题:中国提升价值链是个错误? 为提升在经济阶梯中的位置,以便从中等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中国正试图调整经济结构。这符合经济学理论和一种普遍观点:随着经济现代化,须从第一产业(农业)依次转向第二产业(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但对中国而言,提升在价值链中的位置是否会是个错误?

  其实,美日的现实恰恰与上述观点相反。这两国的服务业和制造业在各自GDP中的比重都约为70%和20%。但随着经济增长源逐渐减少和经济不公蔓延,如今美日都在哀叹曾将制造业岗位拱手让给中国等。

  随着经济价值链提升,不需技能的劳动密集型岗位将丧失。对美日等发达经济体而言这是个痛苦过程,已令某些群体失业并极有可能已削弱总体经济。这种现实与所谓结构变化提振经济的说法背道而驰。有鉴于此,有关第一人口大国应放弃劳动密集型岗位的说法,尤为令人担忧。

  中国需要提高科技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但不应以低技能制造业为代价。对出口业减少关注的政策及工资上涨,已导致该国低技能制造业规模日渐萎缩。但仍有相当比例的工人为维持生计而需要低技能岗位。某些人会说,在人口变化作用下,中国从2004年起就开始缺乏从事此类岗位的年轻工人。但现实状况是,40岁以上的中国工人正遭受严重就业歧视,还常因此面临工资缩水等问题。对在城市化过程中刚脱离农业进城的人来说,低技能制造业岗位也是良好的就业来源。

  保留某些低技能制造业岗位,有助于长期增长的结构性平衡和第一人口大国的就业。希望在追逐经济理想的过程中,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中心的强力表现不会成为遥远的记忆。否则,该国未来领导人或许要以更高代价竭力引进低技能就业岗位。(作者徐赛兰,王会聪译)

【编辑:吴合琴】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