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丝路新语:陌生的孟加拉国 熟悉的中国印迹

2014年05月17日 12: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达卡5月17日电 题:陌生的孟加拉国 熟悉的中国印迹

  中新社记者 王林 史广林 赵宇宁

  孟加拉国,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地处南亚。在许多国人印象中,那儿人多天灾多,国穷民不富。总之,是中国的一个陌生的“穷亲戚”。

  近日,中新社“新世纪丝绸之路华媒万里行”采访组踏访了该国。所抵之处,怎是一个“热”字了得!气候炎热,人民热情,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经济发展一派火热。

  静心观察,孟加拉国的中国印记俯拾皆是。从中,或可一窥这个国家的深刻变化。从昆明乘机到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只要2个小时,比到北京还近。如果算上两地时差,好像凭空多赚出两个小时。一脚迈出机舱,将孟加拉国与世界连接的竟然是来自中国深圳制造的摆渡桥。航站楼里,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广告牌异常醒目。入住宾馆,房间的电视机和冰箱、热水器和水杯都是中国生产的。

  达卡街头,行驶着自行三轮车、公交车、小汽车。“三轮车的王国”名副其实,三轮车多如过江之鲫,驾车人在密集的人群和车流中自由穿梭,技艺惊人。公交车从来不停靠,需要民众边跑边跨上去。同行的导游“大发财”神秘地说,“很多东西从表面上看不出来。你们肯定不知道,三轮车的发动机都来自中国。”

  吉大港工商联合会副秘书Anwar告诉中新社记者,50%以上的孟加拉国民众使用中国产的手机。他笑言,“我的衣服、裤子、鞋子、手机,从头到脚全部MADE IN CHINA。有时,感觉自己就是一名中国人。”

  落后,却不气馁。低廉的人力成本,独特的地缘优势,特别是强劲的需求让这个拥有1.6亿人口的南亚国家成为商人投资兴业的一片热土。这其中,不乏中国公司。中资企业利德成服装有限公司17年前来此办厂,目前已有7000余名当地员工。全世界每6个人中,就有一个穿戴他们生产的服饰。“我们解决了就业,使当地民众享受更好的生活有了可能。我们不断进步,为孟加拉国服装加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利德成董事、集团人力责任部经理,本土人士米莱尔自豪地说。纺织和服装业已成为这个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目前,该国纺织服装加工企业达4000多家,连同上下游从业人员达480多万。2011年孟加拉国超越印度成为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纺织品出口国,每年出口额高达200亿美元,占其出口贸易总额的78%。

  虽然有优良的海港,也有中国为孟加拉国无偿援建了50多座“友谊桥”,但是,落后的交通还是制约该国发展的瓶颈。去年年初,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倡议,加快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和一体化。这个消息很快在孟加拉国传开。孟加拉国交通部长卡德尔表示,希望打通一条国际高速公路,从印度东北部直接到中国,实现“孟中印缅”区域的互联互通,使这个区域成为亚洲高速交通的枢纽。

  吉大港工商联合会主席马赫布卜·阿透露,该国政府正着手在吉大港附近建设一个名为索纳迪亚的深海港,进一步提高货运量,以此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届时,更多中国的货物可以通过吉大港运往世界各地。包括孟加拉国的东西也会快捷进入中国。”“在北京,你想吃我们的芒果吗?也许明天就到!”(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