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俄缺席“主导”七国峰会 日拉欧“站队”企图落空

2014年06月06日 18: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北京6月6日电 题:俄罗斯缺席“主导”七国峰会 日本拉欧“站队”企图落空

  中新社记者 吴旭

  为期两天的七国集团(G7)峰会于当地时间5日在布鲁塞尔闭幕。早在峰会开幕前,外界就关注此次峰会两大看点:一是俄罗斯自1997年加入集团后首次被排除在外,七国将围绕乌克兰问题讨论如何应对俄罗斯。二是美日继香格里拉对话会“一唱一和”后,欲借此机会寻求欧洲盟国在亚太问题上的支持。随着峰会结束,有关问题答案浮出水面,一场俄罗斯缺席“主导”的特殊峰会反映出西方国家各怀心思。

  毫无疑问,乌克兰问题成为此次峰会焦点。而会上几乎所有围绕乌克兰问题展开的讨论都与俄罗斯有关,会后七国领导人发表的联合公报更用大篇幅阐述对俄立场。而与此同时,俄总统普京接受法国媒体访问时表示,在访法参加诺曼底登陆纪念活动时并不排斥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乌克兰当选总统波罗申科会面,普京此番言论引发外界关注。正如美联社报道所说,普京的身影虽未出现在七国集团峰会上,但他的影响力始终未缺席。

  七国集团领导人在5日发表的联合公报中,威胁对俄罗斯将采取进一步制裁措施。公报称,俄罗斯“非法吞并”克里米亚和致使乌克兰东部地区局势不稳定的行动是不能接受的,必须停止。并称如果事态发展需要,将准备采取更多有针对性的制裁措施,使俄罗斯付出更大代价。

  虽然声明措辞强烈,但值得注意的是,七国集团此次并没有立即追加对俄制裁。德国总理默克尔明确表示,希望接下来与普京的会谈“富有建设性”,只有在“没有任何进展的情况下”,才会追加对俄制裁。

  事实上,欧美对俄罗斯的制裁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但并没有换来俄罗斯态度的根本转换。究其原因,这与欧美内部分歧有很大关系。相比美国对俄制裁的坚决态度,由于与俄罗斯在能源和贸易上的紧密关系,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并不希望对俄采取过激措施,仍希望留有余地,为与俄对话创造条件。

  美联社对此评论称,峰会联合声明中对俄的强硬表态无法掩盖这样一个事实,包括欧洲国家在内的美国盟友已把重点转向重新接触普京。而一个最直接的佐证就是,七国领导人中的大多数会在峰会后的诺曼底登陆70周年纪念仪式活动中与普京会谈。法新社更直接指出,缺席G7峰会的普京稍后的亮相会更加显眼。尽管美国和欧洲国家因乌克兰问题与俄罗斯展开激烈交锋,但一切都证明一点,“孤立俄罗斯永远没有那么容易”。

  对于日本来说,安倍关注乌克兰问题的角度与其他国家并不相同,他的重点在于企图让欧洲盟国相信同样的危机也可能发生在亚洲。他更想拉欧洲国家站队,把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推向欧洲,从而使欧洲国家介入相对较远、与己并无直接关联的东海、南海地区。

  安倍参加此次峰会前就已大造声势。日本一些媒体对安倍此行也颇为配合,放风称“日美主导下的对华施压将成为G7峰会一项重要议题”;日本《产经新闻》更直接指出,日本将推动会议最后的联合声明首次点名批评中国“在东海和南海单方面用实力改变现状的行动”。

  但事实是,安倍倡议并未获欧洲响应,整个欧洲关注的焦点依旧是乌克兰,而对中国只字未提。安倍此前所造声势,只在日本一些媒体上津津乐道,所谓“G7反华同盟”也不过是日方的一厢情愿。而这一结果对安倍来说无疑是一个讽刺。

  中方此前曾多次奉劝日方不要在国际场合搬弄是非,混淆视听。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所说:实践一再证明,将有关争议国际化,以及无关方干涉和介入争议,无助于争议的解决,反而只会增加解决问题的难度,不利于地区和平与稳定。(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