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驻东盟大使杨秀萍:坚持发展主题 推进东亚合作

2014年11月06日 21: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国驻东盟大使杨秀萍:坚持发展主题推进东亚合作
     11月6日,中国驻东盟大使杨秀萍在雅加达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同自身过去相比,东亚目前处于最佳发展阶段,与全球其他地区相比,东亚拥有令人羡慕的发展势头与合作环境。对话合作成为各国关系的主流,发展共赢成为区域合作的主题。

  中新社雅加达11月6日电 题:中国驻东盟大使杨秀萍:坚持发展主题推进东亚合作

  中新社记者 顾时宏

  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即将在缅甸内比都举行。会议聚集什么主题,引领东亚合作向何方向发展?

  对此,即将前往内比都与会的中国驻东盟大使杨秀萍6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同自身过去相比,东亚目前处于最佳发展阶段,与全球其他地区相比,东亚拥有令人羡慕的发展势头与合作环境。对话合作成为各国关系的主流,发展共赢成为区域合作的主题。这些成就与共识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合力维护。

  杨秀萍坦言,不可否认,东亚当前面临经济增长压力加大、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等挑战。这既有殖民和冷战等历史原因,也有伴随发展而产生的新问题。对待这些问题,不应回避,更不应夸大,而应把握大局,坚持通过合作,以务实协商的方式去共同面对和解决。

  杨秀萍指出,中国作为东亚大国,身系东亚福祉安危,是东亚合作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中国坚持东亚合作发展优先,与东盟建成了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促进区域贸易与投资;积极开展区域救灾合作,支持东盟防灾救灾;同10+3各国推进清迈倡议多边化、建设大米紧急储备库,维护区域金融与粮食安全;积极参与东亚峰会合作,倡议制定《东亚峰会<金边发展宣言>行动计划》。中国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参与东盟地区论坛、东盟防长扩大会等区域多边安全合作,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这位女大使认为,东亚合作正处于历史机遇期。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不利影响虽然犹存,但东亚经济发展总体稳中向好,主要经济体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新增长点与产业结构渐次形成,为东亚合作带来新契机。2015年,东盟共同体建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完成谈判,将引领东亚一体化进入全新发展阶段。东亚合作发展的空间将更广阔,动力将更充沛,势头将更强劲。

  她说,中国正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为此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既需要在深入参与区域合作中汲取发展动力,也必将以自身发展更好地惠及周边。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将继续以中国—东盟合作为基础,10+3合作为主渠道,深入参与东亚合作,推动东亚合作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杨秀萍表示,中国将围绕落实中国—东盟“2+7合作框架”,进一步密切与东盟高层往来,商签中国与东盟国家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判,加强与湄公河国家合作,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将继续推进10+3财金、粮食、海洋、互联互通、能源、社会人文等合作,坚持东亚峰会“领导人引领”的战略论坛定位,深化六大优先领域合作,在明年东亚峰会成立10周年之际,与各方共同商讨和规划东亚峰会未来发展方向。

  杨秀萍称,在南海问题上,中国是国家主权的坚定捍卫者,也是南海和平稳定的有力维护者。中国赞成并倡导南海问题“双轨思路”,同直接当事国协商谈判解决争议,同东盟国家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愿与东盟各国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争取在协商一致基础上早日达成“南海行为准则”。第八次落实《宣言》高官会刚刚在泰国举行,会议就有关问题达成重要共识,将有力促进南海对话与合作。

  杨秀萍认为,今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明年是万隆会议60周年。60年前所树立的主权平等、共同安全、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等精神,至今仍闪耀着东亚的智慧、承载着东亚的理想,指引东亚发展的航向。让我们弘扬历史精神,坚持发展主题,不断深化合作,共同建设东亚更加美好的未来。(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