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意大利人的中国情结:葡萄酒与丝绸沟通欧洲中国

2015年05月27日 10:34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距意大利首都罗马约70公里有个名叫奇内利的村庄,姜卡洛·帕纳雷拉和他的妻子艾尔凯·舒马赫以及他们心爱的小宠物们居住在那里。与中国有不解之缘的帕纳雷拉总是欢迎中国朋友到他的“农家乐”做客,“就算是到罗马郊区一游嘛”。

  盛情难却,近日,记者趁周末来到他在乡村的家中。院子里有参天松树和各类花木,几只小狗见到生人跑过来礼貌地嗅嗅,算是“打招呼”。鸡鸭鹅在院子里“闲逛”,还有几只小猫静静注视着来客。

  帕纳雷拉的农家院有两排房。前排的是两层楼,主要居住和待客,一进门就可以看到与中国相关的字画等收藏品,最醒目的是一尊毛泽东半身石膏塑像。后排房曾经是他开设的公司的办公室,办公桌上的镜框里镶着两个烫金的中文字——“潘登”。

  帕纳雷拉说,“潘登”是他的中文名,是1983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一名记者在北京采访他时给他起的。他说,这名字与“攀登”谐音,有努力向上的含义。自那时起,他便尽一切努力寻求与中国合作的商机。

  帕纳雷拉说,他的中国情结始于1963年在慕尼黑机场购买的一本书《丝绸、香料和帝国》,主要描述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探险、战争、猎奇以及几千年来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和沟通。他为这本书着迷,并据此写了论文《比长城更加神秘的中国魂》。帕纳雷拉说:“我仍在酝酿一本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书,书中主人公名叫潘登,是个商人兼旅行家,他穿越沙漠和崇山峻岭,跨越欧亚大陆。”

  帕纳雷拉曾从事多种职业,做过学问,当过官员,也曾自创公司经商。但他还是愿意以“葡萄酒酿造技术设备专家”自居。

  帕纳雷拉1984年获得向中国出口葡萄酒酿造技术设备的机会。那时他已成立了自己的农业技术公司,向中国企业供货。帕纳雷拉说,30年来他目睹了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发展以及中国品牌的成长过程。

  他说,中国在葡萄种植和酿造方面的潜力很大,无论是新疆还是河北,都具有很好的条件。“看到石河子、吐鲁番、昌黎、丰宁这些地方葡萄酒业发展良好,我就计划参与其中,做些事情,所以我在1999年选择秦皇岛作为第二故乡,在那里定居下来,与当地开展商业合作”。

  帕纳雷拉的中国朋友都称他为“老潘”,或直呼“潘”,他们的谈话大都围绕葡萄酒方面的合作,但帕纳雷拉不满足于只谈生意。他一直渴望研究并传播葡萄酒文化,或者研究丝绸之路与葡萄的关系,因为他相信在丝绸之路之前就已存在“葡萄和葡萄酒之路”。

  研究葡萄酒的起源和发展是帕纳雷拉一大爱好。他说,古城西安的历史为我们诠释了丝绸之路的精髓,当年在东西方贸易交往中,古代长安发挥了重要的枢纽作用。因此,西安是帕纳雷拉持续关注的地方。他说:“常去西安,也是由于距西安不远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其葡萄酒学院是亚洲第一所专门培养从事葡萄与葡萄酒研究人才的学院。我自1999年开始,每年参加学院的学术研讨会,与大家分享研究成果,并且经常与葡萄与葡萄酒学家李华交流心得体会。”

  帕纳雷拉2007年曾在德国参加“中国与德国葡萄酒文化研究”国际研讨会,他当时的论文题目是“葡萄和葡萄酒之路”,着重探讨古代中国与欧洲之间的葡萄酒文化交流。正是在那次研讨会上,他“葡萄酒之路先于丝绸之路”的观点被来自多个国家的20名专家学者所接受。他说:“我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证明,中国与欧洲的交往源远流长。古代先人跋山涉水、历时多年实现贸易往来,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没有理由不竭力推动欧中之间的经贸交流和往来。”

  帕纳雷拉说,几千年来欧中之间的贸易通过“葡萄酒之路”和“丝绸之路”为后来双方的经贸关系奠定了基础,也成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石。相信通过“一带一路”具体项目的实施,全球贸易和基础设施项目的发展将推动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解决全球经济增长和就业所面临的问题。

  6年前,帕纳雷拉从秦皇岛回到意大利,但这份中国情结始终存在。在自己的“农家院”里,银发飘飘的帕纳雷拉边品尝葡萄酒边笑道:“我是个农民,但我关心中国的发展。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记者王星桥)

【编辑:邱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